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新绛古称“绛州”。绛州木版年画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诞生于北宋,经历金、元,在明清两代迅猛成长,清后期达到鼎盛,民国后期开始衰落,前后延续了千余年,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绛州木版年画现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项目。
近日,在新绛县“山林画社”,社长郭全生动作娴熟地向记者展示了新绛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
博众与笃学
1966年出生的郭全生,是新绛县古交镇中社村人。他从1984年开始学习、收藏、研究木版年画的制作技艺。因有木匠手艺的基础,加之天资聪慧,郭全生很快就能独立完成木雕工艺。
为了提高木雕技艺、掌握木雕精髓,郭全生师从老字号“天福成”第四代传人苏廷生。苏廷生擅长雕版的线雕工艺,雕出线条以铁线描见长,线条坚挺、流畅,有“一线一故事”的美誉。
郭全生又先后拜访“益盛成”传人薛小狗、“景记纸局”传人景喜喜为师。薛小狗的雕版追求细节入微,景喜喜雕版讲究整体布局。博众家之长,融多家技艺于一身,很快,郭全生一人能全揽刻版、平底、分色、刻套色版、印刷、装裱等15项技艺,可独自完成整套年画制作。
历史上,传统年画的画稿、雕版、印刷是各有分工的,如果想要独自完成制作,不仅要有高超的绘画水平、不俗的刻板技艺,还要熟练掌握套版印刷的窍门,而郭全生硬是凭着一股痴迷劲儿,研究透了整套制作工艺。
如果说痴迷源于兴趣,那么30余年的痴迷就是一种坚守、一种责任、一种担当。
清贫与富有
走进中社村,拐进一个小巷内,郭全生在一个老门楼前迎接记者。步入院内,三间门房、五间西房均为老瓦房,东边两间简易房就是郭全生的工作室。
工作室虽然简易,却有着浓浓的古文化气息。墙上挂满了郭全生的木版年画作品,有武将门神、八仙、寿星、戏曲人物、耕织农作、民间传说等内容,形式多样。五间西房内,除墙上挂满木版年画外,到处都能看到郭全生制作木版年画的木板、工具和未完成的作品。
门洞里的一间房内,保存着600余块(套)雕版与郭全生“抢救”回来的50块明末、清初、民国雕版,还有100余幅古年画作品。
如今,木版年画的实用性虽已淡化,但木版年画的历史价值不可小觑。亲人的不理解与周围人的议论,也未能扭转郭全生坚守木版年画的创作与收藏。
目前,郭全生工作室的主要业务是木版年画的整理、修复、出售。但由于受众群体小,业务量一直没有大的起色。
在郭全生心里,木版年画的魅力独一无二。无论时代怎么发展,总要有人保留传统文化的火种。为此,无数个日日夜夜,郭全生在清冷幽暗的工作室里,以读书、绘稿、刻板为乐,默默地守候着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成绩与荣誉
物质上的匮乏并不代表艺术成就的高低。近年来,郭全生收获的成绩与荣誉与日俱增——
自2007年起,郭全生陆续参加“中国木版年画抢救保护发展国际高峰论坛”“中国绛州木版年画抢救保护工作专家座谈会”;
2009年,他还有幸陪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考察新绛木版年画,为《中国木版年画集成——绛州卷》提供年画百余幅和相关资料。
同年,他成功注册“新绛县山林画社”,注册商标“山林轩”;
2008年,作品《古代竞技图》入选“迎奥运中国农民艺术展”,并被中国农业博物馆收藏;
2011年,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中国木版年画抢救与保护”成果总结表彰会并荣获“特殊贡献奖”;
2013年7月,作品《闺房教子》荣获首届山西文博会“神工杯”金奖;
2017年11月,中央电视台在“山林画社”拍摄《中国手作——木作》第四集《以木相传》;
今年7月,作品《义勇武安王》雕版,荣获青岛第十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金凤凰”创新作品设计赛金奖……
郭全生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中华文化促进会理事,参与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晋南民间美术传承与创新”研学项目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