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首龙门
安新明
前几天,我在朋友圈和抖音上发了一张老照片,引起众多友人的关注。这是1933年稷山县第一高级小学的几十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旅游河津禹门口的合影照。照片中,黄河渡口两岸的绚丽风景一揽眼底,高大的砖雕牌楼、禹王庙以及岸边数艘大木船,尽显其中,龙门屹崖上的著名风景“三撑悬空寺”清晰可见。
龙门,在河津以西禹门口,《水经注》记载,“昔大禹疏龙门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故谓之伊阙”。这片阙山相连山西和陕西。有了禹凿龙门的传说,这座山便叫龙门山,属于吕梁山的尾端。
龙门,我记不准去过多少回,但最早的一次去龙门,终生难忘。
1966年,正是舞勺之年的我,由稷山东街小学考上红旗中学,寒冬腊月,和同学徒步去革命圣地延安,要跨过龙门铁索浮桥。初见龙门,气势宏大,滔滔黄河,从西北汹涌而来,像发怒的黄龙一般。河身狭窄,仅有120米宽,两山夹河,水量大,黄河到此,撞山击石,浊浪腾空,咆哮之声,震耳欲聋。
西北风裹着河滩的沙粒呼啸而来,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我们穿着棉衣、棉裤、棉鞋,戴着棉帽,背着被子和生活用具,走在100来米长、2米宽的铁索吊桥上,摇来摆去,害怕极了。大家一步一挪,东倒西歪,顶风弯腰,用了半个小时才到了对岸。
1975年,我骑着自行车,带着妻子李景莲又一次去河津龙门游转。禹门口在原来铁索吊桥的基础上,紧挨着南边,修了公路桥和侯西铁路桥。我俩沿桥东西走了一来回,兴奋不已,十分感慨,今后再也不用走浮桥了。
前年,听说河津市龙门村致富后,在黄河滩重建了禹门老渡口一条街,我们夫妻俩带着女儿一家再去游览。龙门集团花巨资在原址上建了古禹门小镇,有条几百米长的明清仿古特色小吃街,还恢复了大禹庙一些景观,如大禹石雕像、上山栈道等。王震将军渡河、杨得志将军渡河、白求恩渡河北上延安等经典红色故事在这里流传,向游客讲述着发生在龙门黄河码头的历史。
去年,在那桃花盛开的季节,我和老伴进入了大顺之年,迎着春日和风,去外踏青又见龙门。登上黄河梯子崖,我们攀行过岩石凿出之字形的365个台阶,来到180米高的崖顶。俯瞰山下,黄河像一条银练,穿山越岭而过,两岸岩石横峰侧岭,壁立千仞,极为壮观,让人感叹龙门神奇,龙门险峻,龙门盛景!前几年建成的蒙华铁路桥,犹如一弯彩虹横跨两面崖壁。
今日之龙门,已非旧日之通道。它逐步形成了五桥飞跨,令人神往的新的大域旅游景区,为运城增色,为河津壮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