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农耕壁画
1959年,平陆枣园汉墓中出土的多幅壁画,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活动的场景,其中的牛耕图是汉代晋南地区牛耕先进水平的最好证明,画面绘制了一农夫驱二黑牛翻田的情景。
关于此图,有专家认为:“平陆犁耕图只画一人操作,而记载三人,可能是画工省去两人,也可能是由于当时人们已经学会用牛环穿牛鼻子的技术,能顺利控制耕牛了。”
也有专家认为:“汉代的牛耕方式最初是二牛三人,操作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两人在前各牵一牛,一人在后扶犁耕作;另一种是一人在前牵二牛,一人在单长辕的一侧控制犁辕,调节犁铧入土的深浅,一人在后扶犁。西汉晚期,由于出现了可供调节深浅的犁箭,便取消了掌辕人,又随着使用耕牛技术的进步而取消了牵牛人,因而演变为二牛一人。”
仔细观察平陆壁画,可以看出其中表现了步犁结构的一部分,虽未画出办土(犁镜)以及铧冠,但犁铧、犁底头、犁箭、梢耙、犁衡都可见。这在当时是较为先进的。
平陆枣园西汉晚期墓的另一幅壁画绘有一农夫驾一黄牛用耧车播种的画面,耧斗下的三足尚可看见。耧车在播种时,由一牛牵而一人扶,种子盛于耧斗,耧斗通空心的耧脚,且行且摇,种子乃自下;它可同时完成开沟、下种、覆土三道工序,一次能播种三行,且行距一致、下种均匀。在干燥的黄土高原实行起垄条播有明显的优越性,既省种子又利于保持水分。
《农业技术史稿》说:“耧车是我国早在2000多年以前最先发明的畜力条播器。它是继耕犁之后我国农具史发展上又一重大发明。”而考古发现,铁铧及铧范在晋南的大量出土,表明牛耕在汉代河东郡已推广使用。
《汉书·食货志》说赵过发明用“二牛三人”的“耦犁”并“教民相与庸挽犁”,众多的考古资料也显示汉代已进入“二牛抬杠”这种较为先进的耕作阶段。
牛是富足和力量的象征,与牛有关的文物,为河东大地带来更多的文化自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