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管理
物业交费
切换到宽版
首页
社区
数商
商圈
商城
优惠券
登录
立即注册
运城社区
»
社区
›
运城故事
›
讲河东读运城
›
古代风筝功能多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古代风筝功能多
553
0
瑶瑶
Lv.9
发表于 2021-3-23 10:51:2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
早春三月,草木向荣,人面欣欣,微风徐徐,正是放风筝的好日子。
清代诗人高鼎《村居》中的“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无疑是名头最响的有关放风筝的诗句。诗中的“纸鸢”,即风筝,古时称“鹞”,北方谓“鸢”。
关于风筝起源的说法有多种,既有斗笠说、树叶说,认为风筝的出现是受被风吹起的斗笠、树叶的启发,还有帆船、帐篷、飞鸟说等。观点虽不一,但风筝很早便出现在中国,则是毋庸置疑的。《韩非子·外储说》说,春秋战国时,东周哲学家墨翟曾在鲁山(今山东潍坊境内)“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或“木鸢”,不仅是我国最早的风筝,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风筝,距今已有2400余年。
古人发明“风筝”最初主要是军事需要,承担侦察、通信甚至求救的功能。唐段成式笔记小说《酉阳杂俎》续集卷四引《朝野佥载》说,六国时公输班(鲁班)“制木鸢以窥宋城”。《南史》卷八十“侯景传”也记载了风筝承担“无人飞机传递情报”的功能,梁武帝萧衍大清三年,侯景作乱,武帝被困于梁都建邺(今南京),内外断绝,有人献计制作纸鸦,将皇帝诏令系在其中,当时太子简文在太极殿外,乘西北风放风筝向外求援,不幸被叛军发觉射落。不久建邺被攻陷,梁朝从此衰微灭亡。这是简文放风筝向外求救、不幸失败的故事。
唐宋时期,风筝逐渐从军事用途转变为娱乐工具,且随着造纸术的发展,纸糊的风筝逐渐增多。唐代诗人高骈的《风筝》说:“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其中的“弦声响碧空”说明唐代的风筝带弦,放飞之后可鸣发悦耳的声响;南宋诗人陆游笔下的风筝则尽显闲适和童趣:“竹马踉蹡(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清代文学家孔尚任曾为无风放风筝而焦虑不安:“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明清时期,风筝的制作、装饰技艺空前发展,清明时节,郊外踏青放纸鸢渐成一种风尚。文人贤士更是热衷把亲手制作的风筝赠予友人,并将其视为一项文雅的交际活动。
不过,清代文学大师曹雪芹则赋予放风筝另一项功用,即借花红柳绿之时,通过风筝把过去一年的不顺、晦气放飞出去。《红楼梦》第七十回说,众人捡到嫣红的大蝴蝶风筝,大家都忌讳了,说是晦气碰不得。宝玉道:“我还没放一遭儿呢。”探春笑道:“横竖是给你放晦气罢了。”宝玉道:“再把大螃蟹拿来罢。”故而,放风筝又有放晦气之说。在民间,流传这样的风俗:看见别人风筝落下,一般人都不会去捡,因为那是别人的晦气,捡了就等于收了别人的晦气。
古代风筝
,
风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相关帖子
•
河东(运城)风筝的历史沿革
•
民间风筝达人——李汝珍
•
河东风筝的历史沿革
•
风筝最初是军事用具
•
九九重阳话风筝
•
河东清明时节放风筝
•
运城市风筝协会在圣天湖小镇举行大型风筝表演
•
警惕“风筝线”伤人
•
河东风筝的源流
•
河东风筝的民俗讲究
•
河东风筝的艺术特点
•
河东风筝与体育
•
河东风筝与旅游
•
河东风筝,农耕文明的第一缕曙光从这里升起
•
放风筝已成为运城盐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
新绛县龙兴镇首办“稻花香”风筝文化节
•
盐湖区凤凰社区组织青少年做风筝
•
运城风筝闪耀潼关国际风筝邀请赛
•
盐湖区舜帝复旦示范小学举办庆“六一”校园风筝节
•
挂在树上的风筝(外二首) _安武林
•
河东的清明与风筝
•
运城学院风筝队合肥捧回三项大奖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瑶瑶
Lv.9 管理员
主题
回帖
0
积分
120989
+ 关注
发消息
浏览过的版块
百科进阶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成功案例
常见问题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公众号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