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我与崔云山先生是多年的朋友,生前称他“云山兄”,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尊重。前几年曾经给他作过一本传记,叫《云山之路》,反响很好。年前他的儿子永胜找我,想让我给他的天龙二字作个诠释,说好了和云山兄在一起吃饭的,不料后来临时有变,竟然擦肩而过成了永远的遗憾。送别云山兄后,再次翻阅《云山之路》一书,往事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又见书跋“好人崔云山”一文,沉思良久,决计送于读者,也是对云山兄的一种追思。同时附上送别会上的悼文《云山兄,一路走好》,与读者友人一起共飨。
---题记
朝露晚霞,披星戴月,半年的岁月匆匆而逝,生活竟是如此的迅疾倏尔。回首180个冬雪夏雨,丽日和风,不觉得已都已化作历史,电脑似乎成了贴身的伴侣。当我在键盘上敲下最后一个字符时,终于情不自禁地长舒了一口气。然后站起来,缓缓地走到窗户前,遥望远处的条山盐池,突然间想起一句话来,便默默地吟咏着:人生不过如杯茶,浓也好,淡也罢,自有味道;满也好,浅也罢,争啥烦恼?暖也好,冷也罢,相视一笑;急也好,缓也罢,总都要老。恰值有风吹来,缓缓掀开衣襟,凉意浸润胸怀却又天门顿开,忽然悟到:天地无限,人生短暂,活着就好,一切随缘。
这个缘字源于佛家用语,从普遍的命运关系来看,缘分是人与人之间命中注定遇合的机会,指人与人或人与事物之间发生联系的可能性。我生来不信佛,但对于缘字的含义却还是给予一定的认可,若不然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中有些人却为何偏偏能够会与我们遇逢呢?其中一些人还会一见如故,一见钟情,成为一生中肝胆相照的朋友,倾心相交的知己,甚至像历史上刘、关、张那样,涿州街头小酒店一遇,便成为头颈相依、誓死与共的“桃园结义”。可见缘分是普遍存在我们的生活之中,而且成为文明相识结友的纽带与桥梁。俗话说,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其中就有缘分的因素包含在内,《云山之路》一书编写,当在这个范畴之内。
《云山之路》一书,属于纪实文学,是一种以事实为基础的文学表现形式,前提是实事求是,但并不是一味地流水账记述,其间有对一些事物的描写,对主人公思想和语言的提炼,以及作者自己的一些感悟和评述。通俗一点儿讲,作品就像酿酒的过程,经过多种原料酿制而成。尽管原料大多是一样的,但由于酿造者追求的风格不同,作业的工序不同,或者还有其他因素参与其中,所以酿制出酒的品位有所不同。就《云山之路》一书来说,我力求把人物放在时代与社会发展的背景之下,反映时代和社会对人物的熏陶与培养,以及人物对时代与社会的参与和奉献。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做定位,就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在我们生活中,追求对于结果来说,并非都会成为正比的。当我将书稿送与崔云山先生时,他读后笑着说道“你把我写得太完美了,我哪里有这么高尚?”这是一句谦虚的话,但是我相信,这也是崔云山先生发自肺腑的感言。因为崔云山先生人如其名,品若白云,质似青山,本来就是一位十分谦虚的人,向来以德对天下,以善对社会,以信对经营,以勤对事业,以情对亲人,以诚对朋友,可以说这就是他的人生品质所在,也是我决计作这一本书的缘由所在。而且就全书面言,其上下纵横,从头至尾,所有的事件、人物、地点等基本要素,没有一个是虚构的,写作这本书的目的,就是通过主人公的人和事,告诫读者创业之难,做人之艰,就如同爬山一样: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文学对于人们的生活来说,就是为了总结历史,启迪后人。所以说,书并非是为了作者一个人去写,不是为了主人公一个人而看,也不是为了与作者、与主人公相熟悉的那一部分人去读的。作为文化产品,它是一种公益事业,有着极广泛、极深刻的社会意义与现实意义,应该成为引导大家认识社会、创造生活的励志楷模。从一个角度讲,崔云山作为运城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一个公众人物,他的思想和行为,并非仅仅是属于自己。他的人格品质,摄取了河东大地的养分;他的人物形象,折射出河东人民的因子,所以我们说,崔云山的善良、就是河东人的善良;崔云山的质朴,就是河东人的质朴……他是河东改革开放一个时代的象征,是河东艰辛创业一个阶层的代表,也是河东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结晶。而所谓云山之路、是河东人民一条求索之路,一条自强之路,一条勤劳之路与善行之路。
我与崔云山的缘分,缘于他的善良,他的诚信,他的智慧,他的勤劳,而且相识交往20多年后,才构成这本《云山之路》的缘分。不容置疑,天龙公司是运城企业界的一面旗帜,崔云山是河东人民的骄傲,从他的身上,我们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做人要厚道。中国传统中“厚德载物”、“厚德载福”、“厚积薄发”,就是对厚道很好的解读。它告诉人们只要有好的德行,就没有承载不了的事物;相反人若没有大德,便无法成就大事。崔云山的所作所为,正是很好地履行了这些名言忠告,告诫我们要乐于吃亏,多为别人着想,才能够成就事业。同时只有自己做人厚道,方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在我们传统文化里,人们历来追求一个“善”字:待人处事,要强调心存善良,向善之美;与人交往,要讲究与人为善,乐善好施;对自己的要求,主张独善其身,善心常驻。古人曰:“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因此要多存善心,多兴善举,只有这样,才能坦坦然然做人,达到平日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的境界。在做人的品质中,善与信是并行的,孔子曾经讲过:“人而无信,未知其可。”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什么事也干不好。在我们的人生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键是要讲信用,守信用,这是做人最重要的品行,讲究言必行,信必果。人在社会上不讲信用,肯定没有人愿意与其交往,更不会赢得别人的信任。
常言道,“有容乃大”。人要有一颗宽容之心,要能容得天下难容之事。我们从崔云山身上,要学会风物长宜放眼量,宽容与自已看法不同的人,与自已有矛盾的人。可以说宽容别人,实际上是给自己的心灵松绑,否则只会给自己的心灵加压,最终受累的是自己。要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多看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宽容别人不足之处,一分为二地看待别人。凡事争则两败,让则两利,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清代礼部尚书张英,在得知家亲与邻居有界墙之争时,回信写道:“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几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是何等宽容的境界。
诚实是我们立身之本,诚实是一种美德,也是我们做人的基本要素。对他人来说,人之无诚,不可为交。对自已而言,“欲当大任,须是笃实”,做人只有实实在在,本本分分,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自已也才能在社会上站稳脚跟。诚实与谦虚,是一枚硬币的两个侧面。毛主席说过:“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无论在什么时候,把自己看得低一些总是好事,不仅有利于自已的进步,而且有利于与人相处。古人云:“论做何等人,总不可有势利气;无论习何等业,总不可有粗浮心。”我们不论干任何事情,不要总认为自已贤能过人,天地间不可少之,如此容易忘乎所以,让别人讨厌。从崔云山身上,我们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诚实谦恭之人,会成为人皆爱之的影像。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不一定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但完全可以成为一正直的人。首先要做到凭良心办事,清人王永彬说得好:“求个良心管我,留些余地做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做事情若能从良心出发,绝对是一个高尚的人、正直的人。做人要有正确的是非观念,要坚持真理、不能因为人情世故,利欲熏心,就混淆是非,颠倒黑白。俗话说:人贵有恒。就是说不论干任何事情,都要有执着追求的精神、“滴水穿石,铁棒磨针”,这是成就事业的关键,否则将一事无成。崔云山用自己实际行动,展现出这样的精神风貌:一旦认准目标,就千方百计去实现,才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设若左顾右盼,瞻前顾后,结果只能是竹篮打水。
写书仿佛十月怀胎,书成如同一朝分娩,在经过阵痛洗礼后的那一刻,我们享受着“新生儿出世”的幸福,也寄托着望子成龙的期望。《云山之路》一书是要告诉我们在我们行走的过程中,每段路都是一种领悟,生活虽然不可能像我们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我们想象得那么糟。事实上,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我们自己的想象,有时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会泪流满面,有时却发现自己虽然跛着脚,却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所以说回味会让人受益匪浅,因为回味总是会给我们许多安慰和慰藉,写书的过程,就是一种回味的过程。
回味是一种境界,也是一个认识自己、认知自己的过程。学会回味,就会明白许多人生的真谛,进而更加懂得理解生活,享受生活,人生的意义才会更加丰富多彩。回味这半年多的写作过程,我们应该感谢王平鸽先生、刘跃先生以及李店铺村的父老乡亲,是他们提供了崔云山青少时代的诸多往事和诸多民俗风情;我们应该感谢崔云山的弟子们、战友们、同事们以及他的儿子崔永胜先生,是他们给我提供了创业过程中的诸多情境和诸多感人事迹;我们应该感谢崔云山的姊妹们,尤其是他的老伴周凤仙女士,是他们给我提供了日常生活中诸多细节和亲情故事……
当然更应该感谢的是崔云山先生,正是因为他与他的人生轨迹,构成了《云山之路》最扎实的基石。这也是为什么原来计划只有10万字的书,洋洋洒洒达到了16万多字,而最终却凝结成5个字:好人崔云山。好人者,其定义为品德好,行为端,一心向善,是“利他主义者”以及利已又利人的公益者。在不同的时代阶段,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文化体系下,好人也会有对应不同的定义。我们这里所认知的好人,就是:“一个不主动伤害他人,并在条件允许的状态下,主动行使利他行为的人。”我们做好人,并不提倡放弃自己的美好生活和正常的权益。在当今社会里,如果人人都能做到像崔云山这样,主动行使利他的行为,世界将一定是美好的人间。
云山兄,一路走好
春夏之际,阴雨落英,日月无光,夜色难明。云霞悲哀,山河伤痛,惊闻崔公云山兄去世,令儿女亲朋震惊。曾暗祷崔兄康复,今天却见满院哀声,谁使苍穹夜静,暗无晨星?千树垂首哀悼,百花无语凋零,谁让仲春闭目泪盈;曾经阳光明媚,今日却鸟雀不鸣,尽使亲人嘶哑悲痛。噩耗传来,吾辈语噎:崔公吾兄挚友驾鹤西行,痛失前贤让倒春寒染透霜风。
遥望一院白幡,令长天落雨动容;坐看半墙黑幛,使大地长叹伤情。中条山蜿蜒默哀,顿时垂首肃然起敬;盐湖水细浪波平,顷刻哑声静默鞠躬。仰看漫天黑云飞卷,不见嫦娥奔月将九重蓬莱彩袖舞动;俯视遍地败絮飘落,但愿吴刚捧酒为七旬崔兄举幡送终。唱一曲哀歌,化作百只悲雁,为崔兄西去低吟哀鸣;卷半地残叶,铺成万里阳关,送崔兄仙逝飞烟缓行。
面对崔兄慈祥遗容,只觉苍天落泪,大地悲诵:曾记否吾兄满面笑容活力四射,如高山伟岸似一棵蓬勃青松;曾记否吾兄鞠躬尽瘁热情奔放,似湖畔翠波一树绚丽红枫。为民众奔走,一片冰心寄河东;替百姓着想,两袖清风怀运城。三生有幸,数十个后辈绕膝孝敬;半世宽容,诸百位亲友来往互动。惜矣,人活在世终有一死,或如鸿毛之轻,或似泰山之重。崔兄为私为公一片赤诚,立党为公,荡荡乎若泰山华峰。
难忘吾兄彻夜长谈,对酒吟诵;难忘吾兄笑论天下,为民请命。数件提案凝聚吾兄深情,十人小组映射吾兄身影。四季陪伴,半年商榷,一本《云山之路》百世长咏;九霄尧天,八方舜地,天龙服装千秋传承。恨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念十里长亭终留送别背影,此世再无有吾兄。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天堂共长生,悼吾兄崔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爱党爱国爱人民,信念坚定,亮节高风,灿灿然如日月光明。
别了,吾兄崔公,条山松涛为您奔丧致敬;别了,吾兄崔公,盐湖雪浪为您挽歌壮行。借泰岳昆仑为您祈祷,蓬莱仙境高扬清风;携长江黄河为您礼赞,东篱桃源长留贤名?呜呼哉,吾兄崔公精神长存,启迪后人不负韶华,子孙满堂发扬传承;哀哉兮,吾兄崔公德映八方,昭示晚辈高树路标,世人乡亲砥砺前行。圣惠镇,古河东;李店铺,新运城,皆举目为吾兄崔公送行。安息吧,吾兄崔公一路走好,音容笑貌宛在天际,德高望重世间传颂:千秋不老,人生永恒。
《云山之路》作者 冯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