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永虞县人民群众支援解放运城战役

403 0
发表于 2021-7-11 17:38:3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1947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解放战争揭开了新的篇章,人民解放军主力由内线作战转入外线作战,粉碎了蒋介石将战争引向解放区的反革命计划,扭转了整个战争形势。

7月,中共中央军委指示晋冀鲁豫野战军陈谢兵团南渡黄河,挺进豫西。陈赓率部南渡后,与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两支大军在中原战场上形成“品”字形阵势,互相配合作战,为我军逐鹿中原、决胜中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积极开展支前工作

7月27日,中共中央电示:陈谢兵团组织前委,以陈赓为书记,谢富治为副书记。陈谢兵团由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第九纵队以及第三十八军组成。8月初,陈赓在山西阳城县召开前委会议,决定孔从洲、汪峰率三十八军和二十二旅从山西茅津渡以东渡河南进;陈赓率第四、第九纵队等主力随前指于济源之长泉、关阳一线强渡黄河。为配合陈谢兵团挺进豫西,中共太岳区党委、太岳行署指示所属各县抽调人力、物力支援陈谢兵团。


中共永虞县委接到指示后,立即召开会议进行部署,决定由县长贺奉先担任支前总指挥,全县共抽调2000人,编为一个大队,所辖五个区各组建一个中队,每个中队由400人组成,分别由各区干部带队,同时组建了一支由100多名骨干民兵组成武装队伍,担任警戒、护送任务,并应对突发情况,支前大队作了短期的军政训练后,又到安邑参加全区集训。


集训提高了民工对支前意义的认识,就是支援解放军解放尚在受难的劳苦大众,夺取全国的胜利,才能保住分得的田地,保住自己的家园,从而保证了支前队伍的稳定。永济支前大队随二十二旅由芮城南渡,一路攻陕县、克灵宝、破渑池。在运送军用物资、救治伤员方面,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连续作战作风,保证了战役战斗的顺利进行,直到洛阳解放,永济支前大队圆满完成了任务,在支前的过程中有流血、有牺牲,体现了永济人民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

二、支援解放运城战役

自1947年5月至12月,经过长达八个月的时间,先后三次攻打运城,运城终于得到解放。运城战役的胜利,固然离不开军事指挥的正确,作战方案制定的严密,全体参战将士的英勇善战,同时,也离不开晋南及其它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在三次攻打运城的战役中,中共永虞县委动员了全社会的力量,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援。

由于永虞县刚解放不久,当时条件十分艰苦,人民群众的生活也很困难,但为保证战事的顺利进行,永虞人民倾其所有,为有力支援解放运城的战役,永虞县先后组织4000余名民兵及3998名民工,其中妇女680名,组成担架队、运输队,开往前线参战。同时捐献粮食5301石,大车65辆,牲口1883头(匹),干草361750公斤,担架2020付,梯子1155架,军鞋44843双,布匹6800丈,门板3844块,棺材20付。广大支前群众依靠人力和相当落后的工具,用肩挑、车推、驴驮等方法,将大量的粮食、弹药等军需物资渊源不断地运往前线,将伤病员护送到后方救治。在支前中出现了“兄弟上阵”、“父子争功”的感人场面,并有10多名民兵牺牲,数十名民兵受伤。这样的牺牲换来了新生政权的巩固,社会秩序的稳定和人民的安居乐业,无疑是值得的。在解放战争期间,永虞人民全民动员、全力以赴支援前线,为新中国的建立,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仅据1947年和1948年不完全统计,全县供给部队小麦997423公斤、白面283389公斤、小米104779公斤,完成军布100万米、军被7300床、军鞋100000双。

三、配合解放大军渡黄河

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随后,人民解放军各路大军向中南、西北、西南各省举行胜利大进军,分别以战斗方式或和平方式,迅速解决残余敌人,解放广大国土。同年4月24日,太原解放,此时,在北方城市相继获得解放,建立起人民政权的形势下,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发出了“打到南方去,解放全中国”的号召。参加解放太原战役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兵团,随即准备南下,解放西北、西南。早在1948年6月,中共永虞县委按照中共晋绥十一地委及太岳三分区的部署,做好解放军渡黄河的准备工作。渡河必先造船,为此,永虞县政府组织人员到中条山几个村选择船用材料,随后从永虞、临晋、荣河、平陆等县抽调能工巧匠近百人,聘请河津有名船匠张老三牵头,开始在韩阳镇河边造船,到年底造成三只大型载重船,每只船长5丈、宽1丈,主要运载大炮、汽车等辎重物资,一只小型船,主要运送人员及轻装备。同时,由蒲州派出所所长王重华负责挑选并审查船工,最终确定76名船工,对这批船工重点进行了水工训练和思想教育。至此,渡河船只、人员准备工作就绪。

1949年4月,为保证支前工作的顺利进行,永虞县成立了支前委员会,各区成立了支前工作队,各村成立了支前小组。同年6月,为支援解放战争,开辟大西北新区工作,随着晋南中心地委的建立,决定成立了中共永济中心县委(同中共永虞县委一套机构),检查指导中共永虞、芮城、临晋、解县四县委的工作。中共永虞县委书记任明道兼任中心县委书记,丁冠伍任巡视员。


6月7日,渡河开始,永虞、芮城、永乐三县紧密配合,在风陵渡口集中木船84只,组成1500余人的船工运输队,分六个中队,昼夜不停,轮番摆渡。为使渡河安全顺利,加快运送的频率,各县船只之间开展了流动红旗竞赛活动,每天总结评比。永虞县的船只负责运送车辆辎重,船工们顶着烈日,劈风斩浪,齐心协力,精细安排,作业有序,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很好地完成了运输任务,流动红旗总是飘在他们的船头。


经过近40天的奋战,终于把40万大军、5万余吨军用物资全部及时安全运送过河。为感谢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十八兵团后勤部赠送永虞县一面锦旗,上面写着“支援前线,解放全国”。      

渡河任务完成后,按照上级的指示,中共永虞县委组织了800名民兵的支前大队,跟随部队行动。支前大队由县战勤科长韩刚任大队长,宣传干事张丰裕任指导员,大队下设四个中队,中队长由各区干部担任。中队下分几个小队,小队领导由各村农会干部担任,另外,还由李瑞呈组成一个医疗组,随部队南下,翻越秦岭,穿越雷区,完成了输送弹药、粮食、救治伤员、修战壕的任务。在这次支前中,共有9名民兵牺牲。

据不完全统计,在1948年,按照永虞民主县政府的指示,全县每人每月交1.5~2.5公斤柴灰,送赵伊硝厂支援军工生产。仅二区所属各村妇女缝制军被1460条,全县完成军被7300床、军布102963丈。支前群众为前线运粮244000公斤,花料7500公斤。在1949年,全县每个男劳力为支前蓄柴100公斤,4月5日前每村完成25000公斤,共计60000公斤。二区派30辆大车从闻喜运回花料60000公斤,组织随军担架15副,每副5人,服役期限为6个月,做军鞋5000双,全县做军鞋计15000双。为保证西北前线的物资供应,全县经风陵渡运送小麦200万公斤,并捐献担架300副,梯子42架,大车107辆,牲口322头(匹),织布663603.3米,干草20610公斤,全县共动员支前民工1291人。



永虞人民在支援前线的同时,还为万泉县(现万荣县)支前民工提供白面1000公斤,草料10000公斤,马料500公斤,从物资上给予南下部队极大的保障。这一时期饱经战争劫难的永虞人民生活并不富裕,但永虞人民为了全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竭尽全力、倾其所有。


人民群众之所以踊跃支前,既与他们对国民党军队的强烈仇恨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无限热爱有关,也与中共永虞县委和民主县政府坚决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动员、组织人民群众密切相关。

8月,为支援人民解放军消灭国民党的残余势力,解放全中国,中共永虞县委动员全县青年踊跃参军。由于宣传发动工作深入细致,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高涨,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扩军781名,超额完成了上级分配的扩军任务。支前、扩军任务的完成,体现了中共永虞县委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彰显军民团结的鱼水之情。

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有力地保证了战略决战的胜利,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

来源:运城党史网  文/永济党史研究室供稿  原文标题:
迎接解放战争的胜利


76516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