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万谷冢与万固寺的故事

479 0
发表于 2021-8-11 12:01:0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在(山西运城)夏县县南的中条山麓,古老的村庄星罗棋布,堡尔、史家、吴村、王峪口等,一个个如明珠般镶嵌在崇山峻岭之间。然而,历史上这里经常暴发山洪,倾泻而下,吞噬大片田地庄稼、村庄农舍,民不聊生,苦不堪言。

久而久之,当地流传着这样几句顺口溜“小吕石头,郭村沙,冲到韩王(月)吃好麦”,意思是,山洪来袭后,经过山下的小吕村留下满地石头,又冲到紧挨的郭村,留下遍野黄沙,最后到了韩王村,水势则像一匹被驯服的野马,乖乖按照人们的意愿缓缓流淌,如甘霖灌溉着万亩良田,所以韩王村一马平川,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庄稼茁壮,盛产粮棉。在这片土地上,人们智慧豁达,辛勤劳作,收入颇丰,家境殷实。


同时,乐善好施、回馈乡梓、无私奉献的人也不少。我们陈韩王村是韩王村的一个自然村,村里的陈志老先生便是典型的代表之一。

相传,北魏正光年间,由蒲州州府发起,在蒲州附近的中条山下(今运城市永济),要建一座大寺院,也就是后来的万固寺。州府号召,八方响应,陈韩王村的富户陈志老先生也不甘人后,积极参与。陈志老先生恪守家训,一生勤劳俭朴,敏于治家,把庄稼侍弄得井井有条,年年丰收,钵满囤溢。他拥有良田百顷,家财万贯,富甲一方,并且心地善良,不忘乡邻,救困济贫,为人低调,从不张扬。听说蒲州要建寺院,他决心要贡献一份绵薄之力,便欣然前往。起程时,他扮作一位普通农夫,手持一把铁锨,身背一只粪筐,一边走一边拾粪,将拾的粪倒进路边的庄稼地里。

赶到蒲州后,筵席开始,酒过三巡,州府的官人发话了:“各位贤达志士们,今天州府邀请大家来,是想和大家共商建造寺院之大计,还请大家鼎力相助,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话音一落,各方望门贵族、土豪绅士纷纷响应,捐款的捐款,捐物的捐物。唯有陈志老先生沉得住气,一直缄口不语,半晌,只见他不慌不忙,慢慢地站起来说:“我是个庄稼汉,没啥可捐的,就是有几粒粮食,建寺院是万家之事,我责无旁贷,这个工程从开工到完工,不管建几年,不管多少人干活,吃饭的粮食我全包了。”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他回到夏县后便召集家族成员,千方百计筹措粮食,保障工程的粮食供应。可蒲州在百里之外,路途遥远,道路崎岖,要按时按点送粮,运输工具成了大难题。为此,陈志老先生想出了一个绝招。他筹措了100头白毛驴,100头黑毛驴,白毛驴驮黑布袋,黑毛驴驮白布袋,去时驮一袋粮食,回来时从工程上驮一袋黄土,这样一来,既保证了送粮,又解决了工程挖土堆积的问题,两全其美。从此,陈志老先生走上了百里送粮的漫漫长路,数年间风雨兼程,艰难跋涉,一直到整个工程竣工、寺院建成。他送去的粮食不计其数,驮回来的黄土在陈韩王村门口堆成了一座小山丘。这个山丘长60多米,宽15米,高6米有余,因为是陈志老先生用自己的心血和万石谷粮换来的,所以人们给它取了个很有寓意的名字叫“万谷冢”。

据夏县县志记载,明朝正统年间,时任夏县知县雷缙观看万谷冢后赋诗一首:“万谷曾闻轶事传,而今形势尚昭然,冢头翠柏森森列,慷慨谁能争后先。”

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修建运茅公路要在陈韩王村村口经过,“万谷冢”定在了拆除范围内,陈韩王村人以国家利益为重,无条件服从,万谷冢从此消失了。

万谷冢虽然消失了,但陈志老先生富而有德、慷慨解囊、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人。


78572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