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回复

枣乡纪事(散文)_郑天虎

659 0
发表于 2021-8-31 11:50:5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立秋后的首场雨不紧不慢地下着,我坐在乡下农家院的门楼下,目不转睛地欣赏着雨中风景,心情格外舒畅。

生我养我的平陇村,距县城只二三公里,不,确切地说,是属于县城郊区了。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对于平陇村,我是有着太深太深的感情的。

尽管居住县城二十多年,但有事无事,我都要经常回村里转转,一是看望父母,二是打扫院落,三是走访好友。我的根永远都在农村,都在平陇村,对于城市,我只有漂浮的感觉。

农村人实在、质朴、热情。平陇村不大,仅八九百人。每次车一进村,就闻到乡下的泥土味,有儿时玩伴的问候声,有邻居亲切的招呼声,有孩子们打闹的嬉笑声,一切都充满了乡村味道。这是久居城市的人没有的感觉。

故乡是一曲隽永、绵长的田园牧歌。村人们生活简单朴素,村里却处处荡漾着欢声笑语,有事大家帮,有难共相扶。在我的童年时代,“欢乐”二字是与平陇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了平陇,便不只有城市中那种邻居之间也很少来往的经历;有了平陇,便少了许多城市才有的那种焦虑压抑。

一个人一生倘若能真正做到淡泊名利、清心处世,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然而,我的乡亲们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每天下午,烤人的日头一过,人们三五成群,或在大槐树下,或在庙前面,或在屋后的阴凉处,男人们下棋、打扑克,女人们跳舞、拉家常,那种欢乐、那种惬意,是局外人无法体会到的。

平陇村在1400多年前是著名的军事要隘和赫赫有名的战场,素有“三街六巷古平陇”“高欢王把守平陇镇”之说,是稷山县唯一见诸《二十四史·北齐书》中的村名,距今1448年,比稷山县名还早27年。在历史上,平陇的雅号最多:北宋时称“司里庄”,金正隆年间称“双桂里”,金兴定年间称“双飞村”……每个雅号背后,都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内涵和历史故事。

平陇村历史名人众多:战国时的段规(魏国相),西汉时出过都尉,三国时出过晋兴太守,隋唐时出过将相,金朝时出过中奉大夫,元朝时出过吏部侍郎、尚书,举人、进士更是有数十人之多。其中“二段”(段钧、段铎)、“二妙”(段成己、段克己)享誉全国,名传古今。平陇村还是东魏和北齐两朝丞相(高欢、斛律光)驻军、筑城、打仗的所在地,平陇城遗址尚在,城墙巍然屹立,今年8月份,被山西省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乡下的风是清新的。知了的鸣叫,燕子的呢喃,就连鸡鸣狗吠也倍感亲切。儿时穿着开裆裤一起长大的伙伴们,早已成家立业,成了爷爷辈,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甜甜蜜蜜。家家都盖起了新房,甚至在城里也有了单元楼。乡人抽空就拍抖音、玩微信、用电脑,幸福之情溢满了村巷。

红枣是村民的一大收入。稷山“四宝”饼子、麻花、鸡蛋、枣,平陇有其一。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县政府号召全县农民大力栽植枣树,平陇村在古枣树数百亩的基础上,人人挖坑,户户栽树,形成了“上打枣、下收粮,有饭吃、有钱花”的格局。一棵挨一棵的枣树,写着老百姓发自肺腑的感激;一片接一片的枣林,铺展着千百年的希冀。如今,全县枣树已发展到15万余亩,千年以上的古枣树约1.75万棵。2020年9月,在山西稷山国家板枣公园举行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庆丰收活动现场,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为稷山板枣古树颁发了“稷山板枣中国最大的千年古树群”证书。

平陇枣园是稷山国家板枣公园的一部分,与红枣主产区陶梁、姚村、胡家庄相邻,红枣品质出类拔萃。每年的七八月份,是村民们最繁忙的季节,大家一起给枣树施肥、浇水、除草、打药。“七月十五花红枣,八月十五枣打了”,进入八月,放眼望去,处处枣香,枝头全是红玛瑙,枣杆打枣的声音此起彼伏,家家户户的院子里堆满了红枣,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喜庆的氛围,真可谓“有枣尽红中国梦,无人不醉稷山秋”。

平陇蜜枣是稷山蜜枣的代表,不论在广州,还是在郑州;不论在浙江,还是在安徽,只要有稷山蜜枣,十有八九是平陇生产的。平陇蜜枣在鼎盛时期,“家家点火,户户冒烟”,一进入村庄,或是离村庄还有几百米甚至上千米,就能闻到蜜枣的香味。后来,由于国家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大部分个体户都被淘汰了。而今,剩下的都已成规模企业,天然气代替了煤炭,机械化代替了手工,上班时人人穿工装,车间干净整洁,食品生产许可证、环保合格证、安全生产合格证等一应俱全,一年四季生产不停,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数百名村民就在家门口就业,每月收入好几千元……

而今,漫步在平陇村,新盖的舞台高大气派,篮球场、健身器材、棋牌室应有尽有,大街小巷全部硬化,新房高楼错落有致,家庭小轿车比比皆是,村民们每天晚上跳舞、扭秧歌、唱歌,其乐融融,快乐无比。

乡音乡情,枣乡枣香。从故乡一路走来,一路感慨,平陇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永远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过去的是岁月,难忘的是乡情!

79492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