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杏林”是医界的别称。杏林之名是怎样得来的?这得从东汉时期著名医师董奉说起。
董奉是东汉末年与张仲景、华佗齐名的“建安三神医”之一,他医术高明,乐善好施。
据葛洪《神仙传》记载:
董奉从少年起开始学医,信奉道教,早年间曾在家乡担任小吏,不久便归隐山林,一边参道,一边行医。晚年的董奉隐居在庐山,常年为人治病,却不肯接受别人的钱财。
凡是得重病的人,被他治好了,他便让病人在他生活的周边种植五棵杏树以作酬劳;
病情轻微的,则只需种上一棵杏树。
这样过了很多年,放眼望去,蔚然成林。
待到杏子成熟时,董奉就在杏林中间修筑一间仓房来储存杏子,并贴上告示:谁要买杏子,不必告诉我,只需装一盆米倒入仓房,便可以换得一盆杏子。
就这样,董奉用杏子来换米,用这些米救济周边贫苦的百姓,一时传为佳话。
自此,杏林美名传遍天下,逐渐替代了“医林”。
大概是董奉“施药济贫”的精神感染了后来的医者,自他之后,许多医者不爱奇珍异宝,偏爱“杏林”,并以杏自喻,以杏为号,以杏为书名。
明代名医郭东,家居九阳洞下,种有杏树千余棵;
浙江名医范应春自号杏庄,为人治病“随所求治”“不计报酬”;
元代画家更是画《杏林图》以酬谢给他母亲看病的名医严子成……
医者爱“杏林”,求的乃是救死扶伤的仁心。
黄涌/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