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盐湖区博物馆藏着一块明代方形大铜镜

658 0
发表于 2021-11-10 11:02:3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铜镜是中国古代青铜艺术中的灿烂瑰宝,素以“装饰繁缛、制作精美”著称于世。
盐湖区博物馆藏着一块明代方形大铜镜
铜镜制作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纵观中国古代铜镜发展的历史,从四千多年前出现铜镜以来,各朝各代铜镜艺术均有创造,古朴、灵巧、华丽、素雅,制作工艺更是各有千秋。
盐湖区博物馆藏着一块明代方形大铜镜
在运城市盐湖区博物馆,就收藏着一块明代方形大铜镜。
盐湖区博物馆藏着一块明代方形大铜镜
远古时期,人们以水照面,铜器出现以后,以铜盆盛水鉴形照影。《尚书》《国语》《庄子》等先秦著作中,都曾提到过古人“鉴于水”。《说文·金部》释“鉴”为“盆”,因此可以说盛水的盆(鉴)就是最早的镜子。

后来,随着合金技术的出现,人们开始使用铜、锡、银、铅等制作铜镜。我国冶铸铜镜,始于战国,兴盛于汉、唐时期。在形制方面,铜镜一般为圆形或方形,也有菱花形,大小重量不一,最大的有三五斤。铜镜一般是用含锡量较高的青铜铸造的,其正面光亮,可清晰地照面,背面铸铭文饰图案,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在商代,铜镜作为祭祀的礼器出现,春秋战国至秦一般都是王公贵族才能使用。到西汉末期,铜镜慢慢走向民间,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

古代铜镜除了实用性和艺术性外,还有着浓厚的神秘色彩。在古人的观念中,铜镜被普遍认为具有辟邪消灾的作用,人们还用它来寄托相思、祈福、譬喻德行。所以到了宋、元之后,铜镜逐步演变为布施、装饰用品。

盐湖区博物馆收藏的明代方形大铜镜,就是一面布施镜。其通高110厘米、宽141厘米,重250公斤,铸造于明朝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

这一时期制作的铜镜一般比较粗糙,仿汉、唐的风气较浓,一般形体较小,只有纪年铭文,纹饰模糊不清。但这件明代方形大铜镜,制作工艺精美,技术精湛,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文物精品。

据盐湖区博物馆馆长马志刚介绍,1965年,郭沫若先生曾考证过这块铜镜,连连称赞它是“国内罕见的大铜镜”。

这面明代方形大铜镜,背后四周铸有云龙、天马、麒麟、牡丹、芍药、玉菊、青莲等团纹饰,造型生动,栩栩如生。云龙翻江倒海,天马奔驰嘶鸣,麒麟追日望月,牡丹迎风怒放,芍药亭亭玉立,玉菊含苞待放,青莲随波摇曳,似有馨香扑鼻而来。

铜镜中间部分为铭文,书体为楷体,刀法纯熟,上方大字为“皇帝万岁 太子千秋 风调雨顺 国泰民安”。镜上还铸有朝代和铸铜镜人的名字:“大明国山西平阳府解州安邑县古有关老爷庙铸同(铜)镜重五百有余斤”“为首景盛云 李文才 王东山 郭志春 胡应科 郭春 田赋 景世懋 景世连 文思成”。除此之外,还刻有铸铜镜的工匠名:夏县裴介镇金火匠介实敖造,落款为万历四十四年七月吉日。

据了解,这块铜镜原存于市区关王庙,是百姓为了表达对关帝的敬仰与崇拜之情,专门打造的。这面铜镜是一面布施镜,捐赠人铸造的目的,是为祈求国家风调雨顺、繁荣昌盛,为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幸福安康。其善良的初心和美好的愿望,令人感叹。

铜镜背面的纹饰凝聚了古代工匠的审美意趣和冶铸工艺,同时也反映了明万历年间社会安定、百姓安宁的景象和当时运城地区冶铜铸造艺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一面铜镜,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照面饰容的工具,也映出了一代代王朝的更迭与兴衰。而盐湖区博物馆的这尊明代方形铜镜,映照的是运城人民的家国情怀与当时社会生活的富庶、太平。

薛丽娟  吉梦琳/文图
82675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