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
春秋至隋唐时期,“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范围内的名门大族,意指郡中望族。
秦朝改“封建制”为“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后增加到40多郡,郡下设县。之后,作为一级行政地区的郡虽时有变化,但它的范围,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地区,比县大又比省(相当于过去的州或道)小,郡望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魏晋至隋唐时期,每郡都有显贵的世族,人们把它称为“郡望”,意思是世居某郡,被当地人所仰望,例如颍川陈氏、济南林氏等,都是世居当地的有名望的家族。
唐时,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和太原王氏,并称“五姓七族”。
因此,“郡望”反映了古代姓氏的地理分布。后来更多指一姓中家族最大,名望最高者所在的地域。
郡望是纪录着一个姓氏起源、繁衍和播迁的过程。既是该姓家族早期发祥之地,也是其家族人口、经济实力、政治地位和文化影响强盛壮大的反映。
唐宋土人好标郡望,以郡望标注形式,成为习俗。
汉至隋唐继承了秦代的郡县制,但是具体的郡县划分有所不同。
隋唐时代,往往州、郡的名称能相互代用,但大多数时期称“州”不称“郡”。
宋代以后,郡的称呼取消了,明清称府(州)、县。于是改用“望出”这个称呼,即“名门望族”的出处。它的内容与郡望基本一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