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沧桑风陵渡

643 0
发表于 2021-11-22 17:26:2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启数字生活。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
      风陵渡,又称风陵关、风陵津,东南接中原,与河南相望,西南锁关中,与陕西省为邻;又是华北、西北、华中三大区之交界,素有“鸡鸣一声闻三省”之说,为晋、陕、豫三省要钥。金人赵子贞《题风陵渡》:“一水分南北,中原气自全。云山连晋壤,烟树入秦川。”短短几句话,道尽了风陵渡的山河形胜。

  风陵渡因风后而得名,至今,距风陵渡不过两公里远的赵村旁仍有风后陵(又称风陵堆)。相传,黄帝与铜头铁额的蚩尤部落大战于涿鹿之野(今运城盐池旁),三战三败;再战,蚩尤兴法布雾,黄帝大军陷于雾之中,进退失据,眼看又要一败涂地。当晚,恍惚之中,黄帝忽见漫天大风摧枯拉朽,将大地上的尘土通通吹净。醒来后,黄帝仔细想梦里的情景,幡然醒悟,感叹说:“这是上天明示,要我去找一个叫风后的人代行号令,一定能够制服吞云吐雾的蚩尤。”随即差人四处打听叫风后的人,一番周折后,终于在茫茫无际的盐湖边上找到了风后,拜为相,代行军令。风后很快造出指南车,辨明了方位,指挥黄帝部落从迷雾中拼死突围出来。就这样,中国的四大发明在神秘的传说中,风后得其一。

  历代史家解读风陵渡,将这个古渡的历史追溯到风后,以为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其实,风陵渡的确切历史比风后更实在、更有可信度,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晚期。

  距风陵渡公路大桥仅一箭之遥的西王村,是个古老得让人无法想象的村庄。站在村前黄河岸边的土岸上南望,潼关古城仿佛伸手可触,左侧,风陵渡公路大桥飞架南北;右侧,铁路大桥高架于大河之上,列车隆隆,疾驰而过,瞬间便由北岸驶往南岸。这是个与黄河相伴而生的村子。1960年春天,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队的专家们来到了西王村西南的台地上,经过73天的发掘,出土了大量的新石器时代陶器。经过多次考古论证,专家们将西王村遗址定为仰韶文化西王村类型,时间在5600年至5000年前。这是个比西安半坡遗址更早的文化类型,却与半坡文化有着许多相同之处。专家们断定,早在5000多年前,大河北岸的西王村人就与南岸的半坡人有了交往,在当时的大河之上,两地族人划着独木舟或其它渡河工具,开始摆渡往来。

  春秋战国时代,风陵渡又是秦晋、秦魏争霸的战场。公元前615年冬天,秦康公衔令狐之恨,自统大军,从风陵渡过黄河,进攻晋国,晋国上卿赵盾率军迎敌。两军皆深沟高垒,依河而战。大战开始前,黄河岸边北风猎猎、涛声轰鸣,秦康公手持玉璧,匍匐跪拜,向大河祈祷,请求河神保佑。大战的结果是两败俱伤。此战史称秦晋河曲之战。春秋无义战,风陵渡的黄河冷眼旁观,不偏不倚。

  东汉末年,曹操也曾与马超大战风陵渡,同样是两败俱伤。

  风陵渡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载入史册的渡口之一。秦、汉两朝均定都长安,风陵渡面对潼关,为京城门户。早在西汉初年,全国还没有统一时,汉高祖刘邦便迫不及待地在潼关、风陵渡设立管理机构,名为船司空衙门,专门管理潼关与风陵渡之间的航运。风陵渡从此正式成为官渡,纳入了朝廷管理序列。

  西魏大统三年,东魏大将窦泰率军进攻西魏,“济自风陵渡,顿军潼关”。唐代,虽有蒲津渡近在咫尺,唐王朝对风陵渡仍十分重视,唐圣历元年,武则天在风陵渡南置关,称风陵关,又称风陵津。唐代之后,风陵渡的要津地位一天天增强,黄河漕运异常繁忙,渡口过往船只连绵不断。明洪武八年,设置风陵渡巡检司船政,隶属潼关卫,统管两岸渡口,稽查往来商贾征收税金。

  风陵渡地位的增强,与蒲津渡的衰落不无关系。明代,黄河游荡不定,摆动幅度越来越大,逼近蒲州城,涤荡朝邑县,河谷越来越宽、沙洲越来越多,加之蒲津桥被不时冲毁,蒲津渡虽努力维护着天下第一要津的地位,实际摆渡功能却不断下降。此种情况下,距蒲津渡仅20余公里、汉魏之际尚被称为河北小渡的风陵渡地位陡然增强。

  黄河流经风陵渡段,因为渭河、泾河、北洛河几条支流的汇入,水势浩大,水流平缓,河道反而相对稳定。河对面的潼关城虽也经多次迁徙,却是步步向东。潼关城在汉代始建之初,黄河紧逼南岸,关城不得不建在秦岭山下的高塬之上,后来河水北移,潼关城迁到塬下河畔,防御功能打了折扣,却更方便津渡。河水虽不断冲击北岸,千百年来,风陵渡的地形变化却不大,高高的凤凰咀一直突兀地立于黄河北岸,隔河遥望对面的潼关城。最近一次大面积崩塌,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当时,崩塌的土崖壅塞了河道,黄河水直接涌入对面的潼关城内。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凤凰咀崩塌啦,潼关街上拾鱼呀!”

  随着河水东移,河面变窄,水流深且平缓,风陵渡更利于摆渡。至清代,风陵渡有“官船十一只,水夫八十四人”(《续潼关县志》)。乾隆年间,风陵古渡达到鼎盛时期。《同州府志》载:“每逢晴日,大小舟船往来于河上,有客船、货船、游舟,星罗棋布,飘忽无定,煞是繁华壮观。”这种景象直到风陵渡公路大桥建成后才消失。所以能如此,原因还是河面变窄,水流基本稳定。上世纪90年代所修风陵渡公路大桥,全长不过1400米,除却河滩,河道不过三四百米。从龙门至风陵渡一线,这样宽度适中的河道并不多见,可谓自然天成的优良渡口。

  有清一朝,蒲州府治虽还在蒲州,蒲津渡的津渡功能却已完全被风陵渡替代。

  清康熙四十二年,康熙皇帝为观览民风、考察吏治、检阅军旅,于当年十月十一至十二月十九,途经直隶、山西、陕西抵达西安。十一月十一,出蒲州,至风陵渡。面对滚滚河水,康熙帝意气风发,谈笑风生,率诸皇子张弓拉箭,并亲射二矢,皆中。当日就渡过黄河,驻跸潼关。

  风陵渡再次见证历史,已经到了清王朝日暮西山之时。清光绪二十六年,被八国联军吓破了胆的慈禧太后,从大同一路南逃,于当年的闰八月二十六,与康熙皇帝一样,舍古老的蒲津渡不用,浩浩荡荡,来到风陵渡,仓促渡河逃往西安。

  如今,站在风陵渡黄河大桥上,黄河水流平缓,已不复当年气势。知道的人会告诉你,越过大桥,河水便进入长达113公里的三门峡水库库区潼三段(潼关到三门峡大坝),而桥西至龙门长达132.5公里的河谷,已成三门峡水库禹潼段(禹门口至潼关)。万里黄河走到这里,本该壮怀激烈,却开始了最无奈尴尬的一段行程,河水不再欢快地奔腾。黄河抑郁了,因为它明白,原本奔流在晋豫峡谷中的这段河流已不能再叫黄河,它的名字叫库区。尽管水光潋滟、风景秀美,却已没有雄壮的气势,也没有坚韧的个性,变成了湖一样的河流。(韩振远)
83419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