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文学 范仲淹事迹_散文_永济学生 范睿妍

发布时间 2024-09-05 11:17:44
扫码打电话

安全小贴士:以各种理由收取费用(押金、服装费、报名费、充值卡等)均有诈骗嫌疑,请提高警惕。

详细描述

标题: 范仲淹事迹_散文_永济学生 范睿妍

发布位置: Array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充满家国情怀的千古名句,出自于北宋“第一完人”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989年,范仲淹出生于江苏徐州。1011年,22岁的范仲淹辞别母亲,前往应天府求学。他每日煮粥两升,冷却后切为四块,撒上盐和菜末,早晚各食两块,以此果腹。他在醴泉寺苦读期间,偶然之中发现地窖内藏有金子,虽然家贫,却不为所动,照原样将金子覆盖起来,分毫未取。就这样,他每天“断齑画粥,冷水沃面”,四年后进士登第。范仲淹曾在我的家乡永济任河中府通判,他兢兢业业,尽职尽责。面对河中府城西门外的滔滔黄河,他砌筑堤坝,修桥护城,蒲津渡桥上有着他忙碌劳累的身影;面对河中府城南门外的涑水河,他挖淤堵塞,裁弯取直,疏通河道以使洪涝无虞,千年河堤上镶嵌着他风尘仆仆的脚印;面对河中府城北、东门外的永济渠,他与水谋利,使千顷良田旱涝保收,蒲坂大地上流淌着他的心血与汗水。乾隆《蒲州府志》评其“为政仁厚,惠慈及民,甚溥”。

1033年,宋仁宗把44岁的范仲淹重新调回朝廷,后因他反对皇帝废后,被贬到苏州做知州。他能力实在突出,治水有功,四年后又被调回京师。范仲淹在京城大力整顿官僚机构,得罪了不少人,但让当时的开封“肃然称治”,时称“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

1036年,范仲淹向宋仁宗进献百官图,公然质疑宰相的用人制度,他劝皇帝亲自制定制度,掌握官吏升迁之事,被宰相吕夷简抨击为“迂腐”,批他越职言事、勾结朋党、离间君臣等,于是他又被贬去饶州。即便如此,他仍说自己“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1038年,西夏建国,在三川口大败宋军,震动朝野。宋仁宗无奈,只能启用众望所归的范仲淹到西北指挥作战。范仲淹在防守边塞的战争中,号令明白,爱抚士卒,采取正确的策略,经常取胜,军威大振,宋仁宗称赞“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

1043年,西北边事稍安定,宋仁宗召范仲淹回京并提拔为参知政事,即副宰相。范仲淹等大臣开启庆历新政,准备挽救宋朝的颓势,但是阻力太大。庆历四年,反对者们加大毁谤新政的力度,指责范仲淹发展朋党的议论再次兴起。

1049年,60岁的范仲淹调任杭州,他出资购买了良田千亩,却不是自己用,而是成立了范氏义庄,找贤人经营;买下南园,创办书院,免费提供教育。范氏家族,子子孙孙近千年,出了近400个进士,百十多个状元。

纵观“千古完人”范仲淹的一生,他自始至终都坚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态度,坚持“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人生信条,坚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抱负,堪称当代青年的学习楷模。

作者: 范睿妍 永济市第三高级中学2310班学生



私信、微信、打电话联系!

联系人

信森好帝

私信、微信、打电话联系!
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