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运城 延迟退休后的滑稽,东北人早就提前批了

发布时间 2024-10-17 11:57:41

安全小贴士:以各种理由收取费用(押金、服装费、报名费、充值卡等)均有诈骗嫌疑,请提高警惕。

详细描述

标题: 延迟退休后的滑稽,东北人早就提前批了

 下午三点,我爸拿出面案,一边看电视剧一边在茶几上擀剂子烙饼,我跟我妈呛呛着婚礼的事,过了一阵我爸一看表,我去,四点五十了,吃不上饭了。


  今天是夜班,保安工作要求下午五点四十五交接打卡,工作地点虽然离我家就隔了二环一条马路,不算太远,但也意味着五点半就要出门。

  我爹手忙脚乱炒好菜,看我妈我姥吃上饭,胡乱对付两口就骑车去了隔壁小区。

  我爹今年十二月份退休,还剩两个月60岁,年轻时在沈阳发动机厂当车工,买断下岗后到处打工但一直没单位给交社保,后来自己又补了一部分,退休后每月大概有三千来块钱。

  今年上半年时他还在干了四五年的钢板厂搬铁板,经常搞得身上被划伤——一个月两千多块钱,尘灰滚滚的工地,没有防护措施,这个价格当然招不到什么年轻人,所以同事也基本都是快退休的老人。

  我爹腰不太好,平时都带着护腰,本来按照老人职场的步调来,每天劳逸结合倒也干的下去,结果今年夏天时突然活量增多,我爹受不了提了走,领导脸色不太好看,没答应也没反对。

  我爹微信跟我说,还有几个月我就退休了,你一个月给我两千我续上老保行不行?我说行啊,你那个总受伤的活我早不想让你干了。

  当时我还在一家文旅公司做公众号代运营的工作,加上自己接稿的费用肯定是没啥问题,后来因为一些事情给公司辞了,没再上班,倒也继续给得起,结果只给了一个月,我爹就又找了现在的保安工作。

  之前他就总念叨,不上班跟社会脱节,就没有同事交际圈,不挣钱,就会在同龄人里被说闲话,一睁眼不知道该干嘛,没有生活重心,于是揣着降压降脂药蹬着自行车,一边小区巡逻,负责形象岗,一边记着啥时候又该吃血脂x,氯x坦钾,依折麦x了。

  同事嘛,又都是六十多岁的,我爸在里面还算年轻的,其他人要么是农村的没有老保,只能一直干活,要么是老保少,得干活贴补家用。我爹这连续两个活都是超高龄工作环境,之前延迟退休改革下来,年轻人调侃的什么早上起床先给孙子送幼儿园啊,拐棍存放区啊,办公室里放假牙啊,在工位上过六十大寿啊,大年三十没人回家做饭,一家五口都在工作岗位啊,其实早就在东北“实现”了。

  关于工作内容的事也让我大为震惊。

  新工作昼夜两班倒,之前我爹电话里说上一休一,一个月两千五,干到冬天就不干了,岗亭太冷,我听着觉得还行吧,结果国庆回来发现这哪里是上一休一。

  第一天白班,早上八点半到晚上六点,八个半小时,然后第二天白天休息晚上上夜班,从下午五点四十五点一直上到第三天早上八点半,上整整十四个小时四十五分钟,才能休息一整个白天加晚上,但这个白天只能被用来睡觉,晚上再随便干点啥继续睡几乎相当于没有休息,然后第四天起来继续上白班。

  如果按法定每周工作日四十个小时算的话,他这平均下来相当于每周工作量五十四点二五小时,已经超出了十四个多小时,不仅不是上一休一,而且大夜班来回倒,要求风雨无阻,节假日也完全不休。

  这样的霸王条款,一个业主物业费几千块的小区,仅仅只给倒夜班的保安两千五,一开始就是冲着招老人去的,没有年轻人能接受这样的条件。

  我们父母这辈人多(我98年的,奶奶这边仨孩子,姥姥四个),年轻时又下岗,上有老下有小,生存压力最大,社保青黄不接的非常多,永远有人处在疲于奔命的状态,所以即便是再苛刻的条件,用人方也能达到效益最大化。



  就像眼前这个让我大跌眼镜的工作,其实还是我爹托人才找到的——一个农村没社保的大龄保安熬不了夜提了离职,这才有了我爸的萝卜坑,岗位的标签还是“坐着就行”,“轻松活少”,“休息多”。

  我爹一再强调月末就不干了,最后这几天好好上完拉倒,十一这几天我忙着明年办婚礼的事,就在沈阳多待了几天,昨天晚饭时他却突然有点犹豫,说是那个没社保的老头忙活了一个多月还没找到工作,眼看锅里没米了,急得不行,回来请保安队长吃饭,求他说能不能让自己回来。

  这件事被保安队长当做炫耀当众说了出来,临了了却说不行,物业公司为了打击流动性,一旦离职的保安会被拉进黑名单,再也回不来。

  “这工作也算是香饽饽了,毕竟只要坐着就行,现在找工作太难,要不趁能干得动再干干?”我爹犹豫,一会儿又摇了摇头,不行,还是太冷了。

  这个十一,经过家里好多年的犹豫,终于决心换一个房子,从住了几十年的三十多平换成七十多,虽然每月还贷只有一千多块钱,爹妈老保可以覆盖,但我爹还是想快点还掉。



  隔了一天我们去浑南奥体中心找我大姑玩(我们家住大东)。

  刚坐没两站,路过铁道兵家园的时候,我爹指着外边一个守着三轮,在道边抽烟的环卫,“你还记得他不?咱老小区隔壁栋一楼那个老头,下个月我走了,他想来咱们保安队呢。”

  到了我姑家,我爸在闲聊中又讲给了她听,我姑感慨现在工作真的是不好找,“没人”根本找不到,接着我爸说他又联系了一个人,就是之前给介绍了钢板工作的“老年野生猎头”,说有个体力活“不累钱多”,每月能给到3000,连63岁的都要,等有空缺了让他“提前批”来看看。

  恍惚间,好像面前沙发上坐着的不是俩白发老人,而是现在机会缩紧,大裁员背景下被一线归来的“熟手社畜”冲击的学弟学妹们,只有墙壁上贴着的彩色塑料蝴蝶花在提醒我,这俩人加起来已经超过120岁了。

  我又想起了20年大学毕业,我在大连顺利拿到了四份外企offer,最终选了花旗银行时,过年回家周围远近亲戚的讶异,工作居然是可以自己找到的么?

  远处坐着的另一个亲戚,毕业后一心想走仕途,家里一直上下打点想要托人弄个公务员,“奈何”当时严查腐败(太好了!),直到三十多岁仍然拒绝做其他工作,这两年好像总算找到了个编制。

  沈阳的好工作太少,奈何赚的又不多,阿寨在沈阳东软做程序员时一个月只有不到五千块钱,以至于后来我想辞掉花旗银行——这份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毫无前途上司煞笔但在外人眼里又无比优越的工作的时候,便遭到了家里人的一致反对,甚至这两年多看我的眼神都改变了。

  十一回家开银行卡,我妈和中介非要我在上面写“四季抻面服务员”,而不是自由职业。

  我想要的是快乐和自洽,而他们想要的是生存,我们说的从来不是一件事。

  这些年来我也去过很多城市,也许是因为目的地相对繁华,也许是因为我只是个过客,不能深度参与到当地人的生活,沈阳这座城市给我的不安全感,不安稳感,托关系盛行,搞钱的疯狂,始终都是独一份的。

  因为难搞,所以更加疯狂。

  这当然也与曾经的大下岗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岗,这个词代表了无数家庭的安全感一夜间消失,曾经嫁给工人阶级还是一段让人羡慕的姻缘,一时间,家庭地位完全失衡,人性被考验,而人性经不起考验。

  一些家庭发生了严重的家暴事件,个别人扭曲的自尊心驱使他们伤害了自己的家人,同时间离婚如井喷。

  沈阳的东西很好吃,一个原因便是失去原有岗位,被迫参与没有门槛的餐饮业的人过多,多到等同于做了一次全民厨艺鉴定,便筛选出来了做饭最好吃的那批。

  美食是一项人民的艺术,参与人数越多品质越高,那些人口多、流动性不强的城市如重庆、成都、沈阳、济南都很好吃,而那些经济发达,有着更多其他机会的一线大城市,无一例外都被称作美食荒漠。



占道经营“围攻”红绿灯

  失去工作对一个人的人生意味着什么,没有人比沈阳人更清楚。

  一个我自己的观察是,长期处在机会少于人才培养状态下的社会里,越是在不稳定性、不安全感强的氛围下,越是容易形成一些资源内部消化的小圈子——

  这里的所谓“资源”当然与富人阶层的利益交换远远没法比,但当普通的机会都是稀缺,两千一个月的打工机会优先给谁,又何尝不重要?

  比如阿寨的一个朋友,自己找的工作非常痛苦,后来托人去了对接文旅局的供应商,一个月两三千块钱但十分稳定。

  比如我大爷,在儿子因盗窃入狱后多年未曾联系我们家,在我奶最后的日子里向我奶借了许多钱又撒手不管,我爹托人给联系了个活计,却被骂“老实赚钱没出息”,到底谁没出息大家都明白,没了这层关系,连这两千块钱的活也是难上加难。

  比如一位成绩很好的高中同学,毕业后在宝马前台实习,钱没有多少,每天通勤要三小时,希望可以留下。

  结果最后发现他们只要源源不断的实习生,才是利益最大化,再后来,找到的工作便成了电话推销,文员这些,都是两千多块钱的工作,许多年轻人没有长衫可脱,本来就是裸奔。

  迷茫与抑郁总是缠绕着她,我说要不去其他地方看看呢,哪怕三个月,回来你会发现世界很大,没有那么绝望了。

  她说自己离不开沈阳,电话里说了几次以后我也就不提了。

  “找人文化”之于沈阳,依托的是那个有工友、有舍友的时代,在大集体里生活的老一辈人的情感链接和交际网,其产生作用的核心,归根到底还是怕了,害怕朝不保夕,害怕生活骤变,既然人和人间的机会并不均等,那为什么不可着身边的人来呢?

  在发展相对停滞,老龄化严重,结构稳定的内社会里,“找人社交”几乎是无法逃避的,在社会学家莫斯的礼物理论中,在“礼物”的一来一回间,人脉得到了滋养,关系得以维系,社会生态得以保持。

  即便有时这样的找人是低效、甚至高价的。

  同学装修找熟人介绍打的柜子,甚至没有严丝合缝,每天吱吱呀呀凑合着用,朋友结婚租的婚纱礼服大全套,发现老公朋友并没有给自己低价。

  国庆期间我还参加了一次浑南观鸟活动,朋友指着浑河岸边的一栋房子说,她的一个朋友在这座小区买的,当年一万八一平,现在只有一万多一点了,当时还是找人买的。

  从浑南骑车回家十多公里,边骑边看沈阳这些年的改变,到家时我妈正在几个微信窗口间周旋,原来是我妈把和我姥常去的看牙诊所,又介绍给了她的一位朋友,说好500元一颗,最后却收了600,最后医生微信给他的朋友转账一百,说是当时人太多,不好直接收500。

  十一买房子,做贷款,我妈跑了好几次邮政银行,强调“必须得有邮政银行的卡才能办房贷”,我感觉很奇特,问了问,原来是七十多岁的中介大娘说的。大娘只认准纸质材料,一切网上下载再打印,都被看做是歪门邪道,不能取信,我问我妈为什么不试试别的银行呢?我妈说别的银行咱也没有人啊。

  清楚的吃亏总比悬在空中的猜测要好,即便体验差强人意,也可以安慰自己,如果不是熟人打的柜子,可能连“门儿”都没有呢?

  同化和逃离之间没有中间带。当许多原本可以直接解决的困难,最后都被拴上了“人情”,挤出效应让许多人坚信,轻易得来的不会是好的,至少不会有熟人给的好。

  这些年来我也碰到过很多这样的问题,你是省会的吧,为什么要来大连呢?沈阳工作机会比大连多吧,沈阳物价那么低,应该更幸福吧?作为沈阳人,你觉得沈阳好还是大连好?

  我想了想,一般会说,你可以在大连生活一段时间,然后来沈阳旅游几次,之后再做决定。

  这样的内社会还会进行自我验证,人情寻租的背景下,“没人”在很多时候确实办不了事。谁家孩子没人,一直没找到工作,谁家没人,事就是办不成,老年人还在为生活奔波,年轻人则走的走,摇的摇,啃老的啃老——

  有没有老保的人,也有每月老保七八千的人,在两三千工作遍地的沈阳,早在“全职儿女”一词出现以前,夫妻双方甚至再带一个孩子,全家老小依靠单边长辈的养老金过活,在各个小区都很常见。

  从每家每户四五个孩子,到样板城市严格执行独生子女政策,还有这些年的年轻人口流失、生育率下降,呈现出的景象就是上一辈人实在是太多了。

  我听到过公交车上的年轻人大声斥责老人一大早跟上班族抢公交车,但他们只是想去早市买点便宜的菜,我听到过年轻人埋怨老年人“霸占”工作岗位,挤占机会,但许多岗位其实一开始就没想要年轻人。

  半小时一辆的公交车不是老年人的问题,一把年纪还在为生存奔波的老人大抵都有自己的苦衷,又何错之有。

  貌似这两年,太原街聚集了沈阳最多的精神小伙小妹小摇子,找不到工作,或者干脆不找了的年轻人刷着抖音,每天从太原街走到青年大街又走到中街,跟姐们兄dei们拍点抽象视频,就算是又过了火热纯粹的一天。

  由于评价体系不太一样,每次回到沈阳我都会有个长长的自卑期,几乎什么都写不出来,我那点偶尔令我沾沾自喜的微小成就在双方亲戚眼里不值一提,而他们想要的,我却又一点都给不出,每次上火车前路过太原街,觉得自己还不如精神小妹,最起码人家瘦。

  前阵子延迟退休公布时,听着网上大龄找工作的调侃,我还几乎没有什么实感,然而时隔半年回到沈阳,才意识到东北早就有了自己本土特色的老龄职场,调侃落在了东北坚实的土地上,已然形成了自己的方法论。

  努力工作的老年人,没有工作的年轻人,没有养老保险的老年人,在东北长大去南方交养老保险的年轻人.....

  一切都在提醒着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有许多自己的问题,人们值得过上更好的日子,延迟退休从来不是目的和解决办法,长远来看还是要把蛋糕做大,把机会做多。

  没有几天,家里新房子总算过了户,是一栋户型不错的九几年的房子,每平米只要四千出点头,没有物业费,只有卫生分。

  一侧卧室的窗户朝着一座新小区,能看到花大价钱修整的园区绿化,我夸我妈眼光好,这窗景最起码值三千物业费呢。

  “啥时候装修呢?”我又问,“早就找好人了!”我妈说。

  “就是之前给咱家搞装修的那个,知道吧,人家正经搞这个的,肯定给弄得好好的,你别管了。”

  我想起了厨房那两扇互相扇嘴巴子的窗户,打开之后外面的人进不去,里面的人出不来,还有橱柜侧面给我爸脑袋留下淤青的无情尖角。

  又能怎么办呢,我爸为了床不被猫弄脏,总是铺一层被单,但小猫永远在被单下面。

  和小猫一样,沈阳人自有办法。

  就像这间每隔两分钟就有大货车呼啸驶过,尘土飞扬的道路旁立着的小平房,门前却有我见过的最整齐的几垄小白菜,最好看的手写对联。

峣峣 · 2024-10-16 · 来源:不存在雑誌 | 微信公众号



私信、微信、打电话联系!

联系人

社区1号

私信、微信、打电话联系!
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