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缘何跻身“稷山四宝”
明清版《稷山县志》,写稷山人的特征习性是“尚节俭、勤耕织、知向学、喜祭赛”。稷山是农耕始祖后稷教民稼穑之地,老百姓自然在农业上“勤耕织”,在发家致富或仕途上“知向学”,在创业开拓中“尚节俭”,在收获丰收与祭祀庆典中“喜祭赛”,这也是后稷文化的一脉相承。辛勤劳作的稷山人除忙庄稼外,在养鸡售蛋这一由来已久的营生方面,独树一帜。近年来,稷山县全力打造“稷山四宝”四大品牌,“稷山鸡蛋”便是其中之一。据考证,把野鸡驯成家鸡、又把家鸡培养成蛋鸡的发源地,就在稷山。(一)
早先稷山人过年,门上对联贴罢,须在鸡窝、牛圈、猪圈旁贴“六畜兴旺”“鸡鸣天下”“羊肥猪壮”等一尺长的红条幅。六畜为马、牛、羊、猪、狗、鸡。《韩非子·难二》:“务于畜养之理,察于土地之宜,六畜遂,五谷殖,则入多。”在稷山,六畜十分普遍,而养鸡为数最多,也是极平常之事,鸡多则蛋多。旧时,鸡蛋在礼俗往来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改革开放后,稷山人在蛋鸡养殖方面丝毫不松懈,一步一脚印,众多养殖户从几百只鸡养到几万只鸡,越做越强,现今一些小规模蛋鸡养殖户,至少都养几十万只。2021年,稷山蛋鸡存栏量达1650万只,连续16年稳坐山西省蛋鸡养殖第一名。
稷山鸡蛋之所以有名,亦与稷山古老的鸡蛋习俗有关。无论是中华文化,还是后稷文化,都把鸡誉为“德禽”“知时鸟”。鸡鸣而起,反映了人们自古以来“勤耕织、知向学”的后稷精神。
稷山民间还将鸡视为吉祥物,认为它可以避邪,能吃掉毒虫,为世间除害。所以,开年第一天,稷山民间以红纸剪鸡作窗花,而且把这天定为“鸡日”。古人将鸡视为“德禽”,是因鸡有“五德”:“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这样,鸡就具备了“文武勇仁信”五种宝贵品质。那么,“德禽”产的蛋自然是“德蛋”;“知时鸟”产的蛋则为“知时蛋”,昭示着时光之宝贵、一寸光阴一寸金。
说到鸡的功德,还应为鸡加一德:“蛋功无量。”早先困难时期,老百姓除了种粮食外,家里能换钱的就靠鸡蛋了,“鸡是盐罐子,猪是钱串子”,没有鸡蛋,家里连盐都吃不上。
民以食为天,以“菜篮子”为地。小小“菜篮子”,装着大民生,缺少了鸡蛋,绝对不行。为打通“稷山鸡蛋”从产到销全通道,近年来,稷山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把“稷山鸡蛋”列为“稷山四宝”(麻花、饼子、鸡蛋、枣)之一。稷山四宝的确立,奠定了百姓致富基石,光大了后稷农耕文化。
“稷山鸡蛋”历经无数风雨,为富万民不言苦,铸就成金字招牌:获批“稷山鸡蛋”国家地理标志;荣获“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展农产品金奖”;实现了十八省市线上线下销售同步,在大中城市建立蛋品超市800余家、各大网购平台开通销售渠道,赢得了消费者的欢迎与认可,也给辛勤劳作的农户和企业带来了满意回报。
(二)
鸡蛋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生育与生命的象征。传说,开天辟地的盘古是在鸡蛋中化孕的,“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艺文类聚》)。商的始祖契为“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史记》)而生,秦始祖大业也是玄鸟孕卵、女吞之受孕而生的(《史记》)。
稷山有一个民间习俗,待孕妇生孩子后,四邻八舍纷纷登门贺喜,都会提着鸡蛋前来祝福。稷山的婚俗中,送给亲朋乡邻的赠礼也是鸡蛋。新人新婚时,主家得煮许多鸡蛋,以备乡邻亲朋问新人讨要“喜蛋”。传说人们吃了“喜蛋”,常年牙不疼、天天有好运。新娘对讨喜蛋的人笑脸相迎,来者不拒。稷山人觉得,“喜蛋”赠送得越多,新人将来的小日子越红火,生活越美满。
稷山人清明节祭祖扫墓时,也会祭献鸡蛋,寄寓着人们对生命、生育的敬畏与崇信之情,有慎终追远之意。清明节吃鸡蛋亦与“寒食”有关,人们在当天不生火做饭,便以头日煮熟的鸡蛋代食。
稷山人扫墓前,必蒸“子福馍”,在馍正中要放一个煮熟的鸡蛋,寓意多子多福,祈望子孙后代享福平安。“子福馍”把后人对先祖的信奉和祈求,以及长辈对晚辈的期望,演化成如今的“鸡蛋花馍”。在困苦年代,家里条件好的,还会在“子福馍”里再包一个鸡蛋和一些核桃、红枣等。
腊八节吃腊八饭,稷山老百姓为感激家庭一员鸡儿的常年辛劳,一定会犒劳鸡儿共吃腊八饭。人常说“鸡吃了腊八饭,扭过勾子就下蛋”,鸡儿也自这一天起越过寒冬,开始为主人家下蛋。正月二十,家家食鸡蛋煎饼,是为怀念后稷配天功德的“填仓夜”,盼望来年五谷丰登,粮仓满满。到了立夏这天,人人再吃鸡蛋,据说这天吃了鸡蛋不生病,吃了鸡蛋力无穷。
稷山人常用皂角皂刺煮鸡蛋吃,有补脑降压、美容抗老之功效。该县北小宁村88岁老人黄金花,自改革开放家里光景好了后,每天早上吃3个鸡蛋,到现在眼不花、耳不聋、牙不松、腰不弯,提两桶水健步如飞。黄金花直言,每日吃鸡蛋好处很多,村里有好些90多岁的老人,和她一样每日喜吃鸡蛋,有的是吃开水冲鸡蛋泡馍,有的是喝鸡蛋面汤。
稷山高调唯一传人杨怀柱老人今年94岁,仍能一气唱出高腔,吼出七八首稷山高调。旁人在离他几米远小声说话,他都听得清清楚楚。他的生活习惯里,就包括每天必吃鸡蛋一两个,其他食物没什么挑剔的。
(三)
现在虽然生活条件好了,但稷山人招待客人,还是会做小旋粘鸡蛋、荷包蛋、鸡蛋酸汤面等,以示对客人的敬重,这些也是稷山的特色美食。
稷山人变着花样来研究鸡蛋的吃法,蒸、煮、煎、炸、腌、烩,任凭人们摆布;面汤、烙饼、调糊、拌馅,处处有鸡蛋。人们用它来制作的菜肴和食品到底有多少种,没人能说得清。
稷山鸡蛋有着两大功绩,一是创造出天下第一菜“瓤菜”,做此菜肴需将蛋清蛋黄分开用,“瓤菜”主要是用蛋清做主料,蛋黄摊成薄如纸的鸡蛋饼做辅料,给“瓤菜”做外衣,此菜唯有稷山能做。二是稷山鸡蛋炼出的鸡蛋油,成就了我国第一家骨髓炎专科医院。该院创始人杨文水教授系全国劳模,多次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他用鸡蛋炼制鸡蛋油,治疗难以愈合的伤口,治愈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骨髓炎患者数十万例。一些几十年不愈的流脓伤口,抹上他研制的鸡蛋油,很快就会痊愈。
稷山鸡蛋还体现了稷山人的“尚圆意识”。因为蛋是一个圆,宇宙也是一个圆,人与万物皆从圆生。因此,在传统节日人们期盼家人团聚、合家团圆。这种“尚圆意识”形成了稷山人强烈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尽管1000枚鸡蛋中没有两枚形状完全相同的鸡蛋,但千百年来,以鸡蛋为主题的民俗事象,在稷山人的生产、生活中辈辈传承、长盛不衰。
一枚小小的鸡蛋,承接着后稷故里古老的风俗传统,承接了一代又一代稷山人的奋斗精神与情感纽带。也正因为这些鸡蛋,才让人们在某一个细微的瞬间,想起挚爱的亲友,想起走过的艰辛,想起美好的未来。
杨继红/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