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恭贤德的山阴王_永济典故
第一任来蒲的代府山阴康惠王朱逊煁(1409——1467),明太祖朱元璋代简王朱桂庶四子,天顺五年,来蒲。史书记载,代王朱桂共有10个儿子,这个代王生性脾气古怪,性情残暴,府内诸王子们争夺嫡位激烈,好在朱逊煁身体病弱,没有参与争斗,最后运气较好地被迁到富裕的蒲州。成化三年,朱逊煁去世,清《永济县志》记:山阴康惠王墓,在县东北文学村。第二任是端裕王朱仕堸(音feng),山阴康惠王之子。弘治十七年(1504)《大明山阴王墓誌銘》记载:简王实封于代,享有桑干之地。山阴王朱仕堸,6岁随父亲朱逊煁来到蒲州,他天资聪颖,博览群书,精通周易太极之术;且礼贤下士,食宿朴素、出入乡间,没有一点王爷架子,或者有人不小心冒犯了他,也不与计较,毫无明王派头,时人称“贤王”。朱仕堸生于景泰丙子年(1456)二月,薨于弘治癸亥年(1503)十一月,葬于蒲州三张里,成化六年(1470)五月封为山阴王,谥号端裕。山西等处提刑按察司副使南阳王鸿儒撰文墓志铭。他生有2子,长子成鍪嗣王,次子成鉴封镇国将军。
第三任是荣靖王朱成鍪。据明嘉靖十五年(1536)《大明山阴荣靖王墓志铭》记载:朱成鍪,号进德斋,康惠王长子,十岁受封,少时很是聪颖,熟经书,通大义,继承端裕王琴画之艺。至孝,父亲端裕王尝患痈疽,成鍪亲侍汤药,常常衣不解带,端裕王疽疮溃烂,成鍪以口吮之,且每天焚香祈祷上苍,乞求父亲疾病得到愈痊,希望自己代替父亲得病。明正德丙寅年,继承封王后,更是谦恭谨慎,不轻出入,后构建书院蓄书,率诸子教学其中,皇上赐名“进德书院”,所做一切事情必定遵循朝廷旨意。荣靖王在蒲州,从不仗势欺人,平易待人,从不侵占蒲州百姓土地财物,且每次遇到旱灾,就亲自斋沐祷神求雨,祈求百姓丰衣足食,所以蒲州人民都称颂他为“德王”。荣靖王生活上不喜欢华丽奢侈,礼贤待人,凡遇到有德行的人,必定以礼待之,因此当时有才华修养的士大夫都很敬重他。清乾隆《永济县志》有山阴荣靖王朱成鍪“创建泓龙庙乐楼享殿记”,泓龙庙即现在永济市城东街道皇甫营的龙王庙。
镇国将军朱成鉴,据明嘉靖十八年(1539)《大明镇国将军晦轩墓志铭》:朱成鉴为山阴荣靖王之弟端裕王之子,成化二十年(1484)赐名成鉴,明孝宗弘治年间封爵为镇国将军。其四岁母亡,12岁习童子业,精于读书,节孝尊上,后取《易经》用晦之意,号晦轩。精书画,通医道,善于古文,著有《晦轩集》。子男六:聪淛、聪瀯、聪灖、聪潢,俱封辅国将军。朱成鉴嘉靖己亥十一月廿有七日,葬于吕坂凤凰原新营(今永济蒲州吕坂村)。
据《内阁大库档案》载,接下来是:山阴僖顺王朱聪澍、山阴庄宪王朱俊栅、朱充照、朱廷理、朱鼐、朱鼎济等。
山阴庄宪王朱俊栅,山阴僖顺王朱聪澍嫡长子。朱俊栅多才艺,好佛数,数次上书请求让宗藩参与科举,明神宗没有回应。嘉靖三十七年七月,明世宗册封朱俊栅袭封山阴王,夫人李氏为山阴王妃。史书记,朱俊栅笃信佛教,乐善好施,且能吟诗论禅,曾刊刻佛经、论十多种。他住在蒲州,常去栖岩寺、万固寺、普救寺等寺庙与高僧参禅论道,并且发现资助培养了妙峰大师(法名福登)。福登,明万历时著名僧人,被万历皇帝封为“护国禅师”,12岁遁入沙门,73岁谢世,在佛家61载。福登年幼时家境贫寒,流落蒲州,山阴庄宪王朱俊栅发现他虽然奇丑无比,但神凝骨坚,是个可造之材,便出资让福登“闭关”并外出拜师学习,终于成就一代大师。60余年中,福登不仅研习传播佛法,更加悉心于佛寺建筑和桥梁公路建筑,被称为“佛门鲁班”,其所建,迄今仍大部分留存在世,如蒲州万固寺殿宇和万固寺塔;铸制了佛教三大圣地峨眉山、宝华山、五台山三座大铜殿;辟建了陕西三原县泾河大石桥;新建了宁化(今山西宁武)万佛石窟并寺庙;创建了河北宣化府(今河北张家口)洋河23孔大石桥等等。清乾隆《永济县志》:山阴府嗣王朱俊栅“净土寺记”写道,“予早岁读儒书,二十曰道典,三十阅释典,乃知释其上乘也。……净向余乞寺名,予命名曰:净土。且鸣道纪绩勒石。”永济净土寺位于永济市区南山公园,创建于明隆庆初,僧人明净建,由山阴庄宪王朱俊栅命名。据清光绪《虞乡县志》记载:1597 年,朱俊栅亲自为虞乡县方山里孙常镇(今永济市城东街道孙常村)因地震而坍塌重修的延祚寺写撰记:“延祚寺……明嘉靖已卯寺倾,万历二十五年重建,山阴王朱俊栅撰记。”他在佛教方面的研究与传播有一定作为,为蒲州地区的佛教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万历三十一年(1603)薨,四十七年(1619)正月,赐谥号庄宪,天启三年(1623)六月,朱充熙袭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