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灰条菜
王守忠/文
灰条,也叫灰灰菜,学名“藜”,是我老家春夏时节田野里随处可见的一种野菜。它因茎、叶子和果实都是紫灰色而得名。说起来,我对这种野菜有着一种发自心底的难以割舍的感情。每每看到它,时光好像发生了倒流,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段艰苦的岁月,回到了早已远去的童年。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困难,家家户户的粮食都是不够吃的。春夏之交,正是口粮青黄不接的时候,眼见着家里瓮底的粮食越来越少,没办法,只好“粮不够野菜凑”。好在每年三四月的时候,田间地头会生长出各种可以充饥的野菜:地里的蒲公英、苜蓿芽、白蒿、灰条菜,树上的榆钱儿、枸桃穗、洋槐花等都被端上了庄户人家的饭桌子。
记得那时母亲常用灰条菜给我们蒸酱吃,我对这道既可做菜又可当饭的食物尤为喜爱。每次母亲蒸馍时,我都缠着母亲给我做蒸酱吃。其实也不用缠着母亲,因为那时没钱买菜,每次蒸上一碗酱,调上辣椒面,就是一家人的一顿菜了。当母亲把玉米面窝头捏好上箅后,便会在大瓷碗里放入淘洗干净的灰条菜和少许粉条,倒入半碗小麦面粉,用开水一泼,上面淋几滴食油,再加上盐、调料和辣椒面,放在锅中和窝头一起蒸熟。待到蒸酱出锅端上桌,我便舀上小半碗,就着玉米面窝头,吃着是那么浓香可口。母亲还经常将灰条菜放入开水中稍煮片刻,然后捞出控水后切碎,放入葱段、蒜片、芝麻和调料,用热油炝上红辣椒,做成凉拌灰条。这道菜更是让我百吃不厌。
时至今日,我仍怀念母亲变着法子为我们做鲜活清香、丰盛有加、可口野菜的日子,因为它饱含着生活的艰难与母亲的艰辛。岁月如流,时过境迁。不知不觉已过了半个世纪,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祖国蓬勃发展,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我已步入花甲之年,每当看到路边那一棵棵野生的灰条菜,就不由得想起往事,心里充满了对母亲的无尽怀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