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无邪”一词,出自《诗经·鲁颂·駉》,全句为:思无邪,思马斯徂。但真 ...
“思无邪”一词,出自《诗经·鲁颂·駉》,全句为:思无邪,思马斯徂。但真正让它名声大噪的,却是孔子说的一句:《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不是说人完全不能有邪念,而是提醒人不能随着邪念跑,不被邪念所捆绑和影响。真正做到“思无邪”的人,不仅能够置身事外,还能够置心事外。
每个周日的下午,都是条山书院经典读书会开讲的固定时间。
昨天就是周日,下午两点多,我依旧出门右拐,到花之韵2楼去听王佑军老师领读《论语》。一起参加本期读书会的,还有卢云峰老师、宁诺、王君大哥和乐活姐,当然也少不了任家三姑娘,她要是不到或晚到的话,大家心里多少有点怅然若失,因为不能喝到她焖的白茶了,呵呵!
这是《论语》讲座的第3期,讲的却是该书的第二篇《为政》。
读过两遍之后,王老师开始解读了,他一开始就说:这篇的标题是为政,却用了很大的篇幅来讲“孝”。有他的上级领导喊到办公室问的,也有他的学生谦恭谨慎问出的。
孟姓领导很傲慢,孔子也没给他好脸色,刚说了一句“无违”(不干坏规距的事儿),就把领导气得不问了,有可能还甩袖子离开了。
孔子话没说完,心里一直憋着气呢,很想一吐为快。在回家路上,他就跟自己的弟子兼马车司机樊迟说了这件事儿,樊司机很配合地问了句“何谓也”,于是就引出了著名的“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对于自己的得意弟子提出的同样一个问题,孔子却是另一种表述方式,谆谆教诲他们:不光是让父母吃饱穿暖就算是孝顺了,最重要的是尊重他们的意愿,最难的是不给父母甩脸子(色难)。
回顾自己对于爷爷和父亲的尽孝过程,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算是做到了尽心尽力了,也是无愧于心的。
《为政》篇共有24句,按照以往的习惯,王老师会分两期讲完。
这回却不一样了,中间出了点小变故:王君大哥有事离开了,却又来了3位新朋友。
可能是想让新朋友们多学点儿,王老师在讲到第12句之后,依旧一句一句往后讲着,一直把整篇都讲完才结束,几个老学员都有点不适应了,呵呵!
一时间,我也消化不了,就把分享的重点放在前半部分。
特别是那句“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尽管王老师一再强调:这是人家孔子的一生回顾。咱们有什么资格和德行,拿他的标准要求自己呢?
但我还是浮想联翩,把自己的前半生经历生搬硬套了进去,可以说是颠倒的:我15到20多岁,那时可以说是“从心所欲”的,初中毕业后不想复读就不复读了,几年后不想在标件厂上班就不上班了,不想再恋爱了就跟那女生分手了,不想干小工了就卷铺盖回家了……反正那些年,这些既草率又任性的决定,都是自己做出的,家人没有任何的干预和责怪。
当然,我也是那种比较乖的孩子,从来没给家里惹过什么事儿,也没麻烦过亲友们什么事儿。
除了讲孝道,孔先生还说了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至理名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君子不器;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我最感兴趣的,却是那句重复两遍的:人焉廋哉?人焉廋哉?(怎么可能隐藏得了呢,怎么可能隐藏得了?)
古人惜字如金,此处竟然重复了两次,话说得如此之重,看来是真的不满意当时的某些人和事了。
前面的“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则是孔先生教给的“十二字识人法”。
只要我们按照“做了什么,如何去做和为什么去做”的基本思路,总是可以对别人做出尽量客观的判断,减少不必要的交往,所遇见的基本都是适合自己的人和事。
<br>标题 : 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br>作者笔名 : 焦文定<br>图文 : <br>联系人:卫高波<br>手机号:13834739282<br>微信:13834739282<br>
<br>
<br>
<br>
<b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