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4-10-4 09:20:00

杜康造酒刘伶醉_冯建国


开宗明义,这个故事纯属虚构。因为杜康与刘伶两人,一个是夏代的君王,一个是西晋时的贤士,相隔2000余年,根本风马牛不相及。可硬是因为一个“酒”字,将两人穿越到了河东这片土地上。如今走在老杜村(昔称杜康村)南的鸣条岗上,便会看到一座硕大的墓冢,据说埋的就是我国酿酒发明家、夏朝一代国君杜康。安邑前贤景梅九踏访此冢时,曾经抒诗一首:“驱车大禹郡,税驾杜康村。苜蓿花香泛,葡萄酒味醇。”是说杜村一带盛产葡萄酒,昔日曾为朝廷贡品,魏时征盐税于安邑,杜村即征葡萄酒税。

有注释说:北乡有杜村,云为杜康故里。昔仪狄造酒,大禹尝之而甘,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国者。”不知是历史印证了这句话,还是这句话为夏国埋下伏笔,反正夏朝末代国君桀,就是因为骄奢淫逸建造“酒池肉林”而灭亡的。关于杜康之人,《说文解字》谓即少康。少康姓姒,是夏启的孙子,父亲被夏时东夷首领寒浞所杀。他长大后奋发图强,联合夏朝大臣攻杀寒浞,恢复了夏朝统治,史称“少康中兴”。夏代政权虽然是启建立的,但能够传世400余年,少康起了重大作用,还有传说他是酿酒的始祖。

另有一种说法,少康并非夏朝君主,而是另有其人,魏晋南北朝时出生于河南汝阳县,曾作过有虞氏(今河南虞城南)庖正,也有说在古虞国平陆一带,并在此成家立业。后因家乡遭遇灾害,逃荒来到鸣条岗,在路旁边开了一个小店,以疱厨为业。别看杜康年少但颇有心计,他在做好饭之余,用这里的特产的葡萄酿酒,起名“杜康酒”,算来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杜康也一直被作为佳酿的代称,曹操在其《短歌行》中曾以“慨以当歌,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诗句,抒发对酒的赞誉,也说明杜康是夏朝时代的人。

不过还有传说酒是仪狄发明的,晋人江统的《酒诰》中讲:“酒之所兴,肇自上皇。一曰仪狄,二曰杜康。有饭不尽,委余空桑,积郁成味,反蓄成芳,本出于自此,不由奇方。”中国酒的原始发明者到底是谁,众说纷纭,而仪狄和杜康都是古史中传说的人物,生活年代似与大禹同时或稍后。所谓“上皇”指的是大禹王,说当时中国才开始酿酒,的确不大正确。因为考古发现,远在5000多年前龙山文化早期,就有酿酒和饮酒器物出土。



与杜康墓遥相成趣的是,在王范乡刘村庄西北的坡地上也有一座土冢,墓前有“晋竹林名贤刘夫子讳伶之茔”石碑一通,据说是西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刘伶之墓,而且当地还流传着“杜康造酒刘伶醉”的美谈。刘伶字伯伦,西晋沛国人,与嵇康、阮籍、阮咸、山涛、向秀、王戍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刘伶生性放荡不羁,嗜酒如命,自称“惟酒是务,焉知其余”,有“品酒第一人”的美称。他常常乘一鹿车,携一壶酒,让人持锸相随,喝得酩酊大醉。为了逃避入仕,带着家人隐居到鸣条岗一带来。

相传那时隐居在刘村庄的刘伶在路过杜村时,看见路边有一家小酒店,门上贴着一副对联:“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盏海底眠。”横批是:“不醉三年不要钱。”刘伶十分惊讶,心想,天下谁不知我刘伶斗酒海量,我闯荡江湖数十年,喝遍了天下所有的老窖陈坛,也没有把我醉倒半天。量你一个山村野夫,还能酿出什么绝样好酒来,竟敢口出狂言,夸下如此海口,今天我倒要让你见识见识。于是便大摇大摆走进酒店,请酒家杜康前来上酒。



酒保打开酒坛,顿时酒香扑鼻,味醇甘冽。刘伶沽了一坛品尝,果然是好酒。他一高兴便忘乎所以,不顾杜康出面劝阻,一杯接一杯纵情畅饮,临走时又买了一坛,走几步品尝一口,不等到家,一坛酒又被他喝得精光,便酩酊大醉,多日不醒,到后来竟然气息全无。家人以为他死了,便入棺殓埋,三年后杜康前来讨要酒钱,家人据实相告。不料杜康哈哈大笑道:“我的酒哪能喝死人呢?一定是醉酒还没有醒过来,今天日期已到,他也该醒了。”

家人听说后便急令人们前往掘墓,刚近墓地,酒香就扑面而来。等打开棺材刘伶才如梦初醒,嘴里还连连赞叹:“好酒!好酒!”当地从此流传开“刘伶问杜康,造酒何其方?隔坟三年醉,开坛十里香”的千古佳话,唐代诗人李贺在《将进酒》中“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之句,讲的就是这件事情。其实都知这个只是趣谈,杜康与刘伶相差近千年,人们津津乐道,只是一种广告效应,借此对当地葡萄酒以更高的赞誉罢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杜康造酒刘伶醉_冯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