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4-10-9 17:26:13

栖岩寺塔林述辞十例(1981—2012年)

按:永济栖岩寺塔林确实名声在外,多年前粗略查阅并抄录过部分笔记。总的感觉是,丰富的历史物质文化,被抽象成几句只有骨感缺乏血肉和气质的话。大概因为实在无定意研究佛教类文化,所以这组笔记,一直没有用上,最近想起某些事情,于是翻出来,或许其他人用得上。非专业者,自然不会作此枯燥阅读。不过,应该知道,马恩著作曾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高尔基曾说过:“语言是一切事实和思想的外衣,每种思想都包含着原因”。

下述十则笔记来自十册图书与杂志,具体出处参阅注释。晒到公众号里时,没有校对,请读者注意!!!

(一)、1981年述辞。“抗日战争中,寺宇全部被毁。唯仁寿二年所立舍利塔铭碑及二十六座砖塔尚存。其中唐、五代、宋塔各一座,元塔两座,明清塔二十一座。除宋塔外,其余皆为禅师塔”。

(二)、1989年述辞。“可惜抗日战争中,此寺观全部被毁。唯仁寿二年所立舍利塔铭碑及26座砖塔尚存。其中唐、五代、宋塔各一座,元塔两座,明清塔21座。除宋塔外,其余皆为禅师塔”。

(三)、1991年述辞。“日本侵占期间,此寺全部被毁,仅存和尚墓塔20余座,隋《栖岩寺道场舍利碑》(贺德仁书,现存县博物馆)及残垣断壁”。

(四)、1995年述辞。“抗日战争时期寺宇被毁,。唯仁寿二年所立舍利塔铭碑及26座砖塔尚存。其中唐、五代、宋塔各一座,元塔两座,明清塔二十一座。除宋塔外,其余皆为禅师塔”。

(五)、2002年述辞。《黄河小北干流志》“栖岩寺”条目下记“仅存和尚墓塔20余座”。

(六)、2006年述辞。“日本侵华期间此寺全部被毁,仅存和尚墓塔20余座,多为唐、宋、元、明、清所建,除宋塔外,其余都为禅师塔。

(七)、2008年述辞。《运城市市情词典》“栖岩寺塔林”条目下记“尚存古塔26座,其中唐、五代、宋各1座,元代塔两座,明清时期塔21座。除一座宋代舍利塔外,余皆为僧人墓塔。”

(八)、2009年述辞。“上栖岩寺现存禅师墓塔26座,其位置在寺后东草坪上,由北向南一字排开,形制各异,一至三层不等。其中有唐、五代、宋塔各一座,元代塔两座,明清时期的塔21座。除一座宋塔外,其余皆为僧人墓。”

(九)、2011年述辞。“栖岩寺塔林佛塔较多而价值较高,都集中在上寺,共存禅师墓塔26座,其位置在寺后东草坪上,由北向南一字(排)开,形制各异,一至三层不等。其中有唐、五代、宋塔各一座,元代塔两座,明清时期的塔21座”。

(十)、2012年述辞。“尚存古塔26座,其中唐、五代、宋各1座,元代塔两座,明清时期塔21座。除一座宋代舍利塔外,余皆为僧人墓塔。”           

参考文献及说明

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主编:《中国名胜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10月1版,1983年10月3印。202页

宋万忠:《山头禅林栖岩寺》,转摘于作者主编:《河东名胜大观》,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9月,第119—120页。

永济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永济县志》“第二十七卷 文物  名胜”,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12月,422页。

孙效敏:《山西是个好地方》,新华出版社,1995年,64页。

黄河小北干流山西河务局编:《黄河小北干流志》,黄河水利出版社,2002年11月,第353页。

贠创生编:《古今中条山》,2006年,第72—73页。

宋万忠编著《运城市市情词典》,(运城)内部图书准印证(2008)字第7号,第67页。

出自仝毅:《栖岩寺,历史遗留下的烟云》,《炎黄地理》专辑:“永济:舜都蒲坂”,《炎黄地理》2009年10月(中)总第388期,86---89页。

、廉煜、郝仰宁主编:《栖岩寺》,永济市文物局、运城恒佳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永济市文学艺术研究会编印:2011年。第31—33页。

、杨子荣编著《三晋文明之最》,三晋出版社,2012年3月2版1印,第100页。该书所述与《运城市情词典》字句相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栖岩寺塔林述辞十例(1981—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