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4-11-13 08:40:00

吕东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探析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是先进生产力替代传统生产力,质量效率更高、可持续性更强的发展模式加速形成的过程。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朝着绿色低碳方向发展的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特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蓄力赋能。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构建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高水平研发中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深化产学研合作,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积极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人才,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构建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生态,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依托自身资源禀赋,积极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利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煤炭、冶金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实现产业升级。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引导企业逐步摆脱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实现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工业生产中,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加强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和再利用水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和生态文明体系。

在区域发展中,注重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推动产业错位发展、差异化竞争和协同合作。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和资源高效配置。通过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产业协同发展等措施,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加快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完善科技创新政策,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和提高税收优惠力度,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设立专项基金,支持重点科技项目,保障关键技术攻关,为企业提供贴息贷款、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制定产业转型升级政策,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引导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力度,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施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标准,督促企业履行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促进企业节能减排、清洁生产,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生态支撑。

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加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鼓励高校和职业院校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就业岗位。制定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通过提供优厚的薪酬待遇、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广阔的发展平台,吸引高层次人才创业就业。建立人才激励机制,通过设立科技创新奖励、职称评定、股权激励等制度,鼓励人才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实践,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保障。通过优化科研项目管理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为科研人员创造更加宽松自由的创新环境。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组织形式,加强供应链管理、生产流程优化和市场营销创新等工作,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适应能力。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通过推进“放管服”改革等措施,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加强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的沟通协作,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加强对经济、社会、环境等领域的监测和分析工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制定相应措施。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工作,降低转型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通过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加强风险教育和培训等措施,提高企业和个人的风险意识及应对能力。注重加强社会治理和民生保障工作,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措施,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加强社会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增强公众对新质生产力的认识和理解程度,提高公众参与意愿和积极性。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的问题和矛盾。

鼓励研发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发展新兴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并举的方式,构建起更加多元化、高附加值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市场适应能力。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生态保障。推进优化区域布局和加强区域合作等措施,形成更加协调、均衡的发展格局,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和区域整体提升。 (作者单位:新绛县委党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吕东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