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昔97 发表于 2017-4-16 16:08:38

“活着是为了吃饭”与“吃饭为了活着”

  《人民的名义》热播,荧屏内外、现实与虚幻同时在上演反腐大戏,引发人们新一轮的对国有资产流失、阶级固化、青天反腐、人治法治、真假共产党员等问题的反思。我所在的几个微信群、QQ群里,也不例外,也在热议。
  在一个左翼群,讨论末了,一个对另一个说——是劝对方的,对方处级干部,刚近四十,可谓年轻有为。大意就是,仕途上还能更进一步吗?不能的话,就留点后手,能多捞点就多捞点吧。
  这让我很吃惊。倒不是因为这话,这种话听得多了,见怪不怪。不是说所有,至少有相当一部分人,反对贪腐是因为自己贪腐不了,并不是从公平和正义的角度来反对贪腐本身。一旦自己成了既得利益者,那就什么都不反了。
  当然,不能苛求于常人,问题这还是个左翼群。于是我马上跟了句:反了半天腐,原来是因为自己F·B不了啊!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天南海北,能走到一个群里来也不容易了。不能保证每个人目标都一致,也不可能一致,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但大体大方向要一致。否则,还有必要吗?
  对《人民的名义》的评价,叫好者有之,批评者有之。身份地位不同,心态也各有不同。不管对错,有的是在真正地谈论问题,有的是怀揣明白装糊涂浑水摸鱼,有的就是看客围观,“哈哈哈……”,多了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
  比如,警察不满了,认为丑化了警察;法院不满了,认为丑化了法院;女性不满了,认为丑化了女性。依我看,人民更有理由不满,以“人民的名义”,却看不到人民。也许,人家会说,就是以“人民的名义”嘛,看什么人民呢?
  好极了!妙极了!
  加入一个左翼群,其实也并不能说明什么,仅仅是聊天而已。或许是真左翼,或许是形左实右,或许是右翼打进来的细作,或许本就是一个吃瓜群众。啥左啊右的,傻傻分不清,也不想分清。
  但我还是要说,既然选择了左翼群,至少嘴上表面上认同了左翼,心里就要装着共产主义事业。
  “哈哈,没开玩笑吧?”
  “是的,没开玩笑,我是认真的。”
  说共产主义事业,话题也许太大了。从小就唱自己是“共产主义接班人”,长大了,突然全然忘却,全部抛弃。无产阶级身份,却满是布尔乔亚心态;过不了“大资”日子,却羡慕起“小资”生活。
  阶级地位决定阶级意识,本是革命最坚决最彻底的,却也发生了分离,背叛了所属的阶级。
  阶级身份和阶级意识也可以分离。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也都背叛了自己的阶级,不过正与之相反。马克思恩格斯贵族资本家身份,却是无产阶级心态。
  马克思出身富裕的律师家庭,丈人威斯特法伦是贵族,姨父是飞利浦公司创始人,妻兄是普鲁士政府的大臣。普鲁士政府两次“招安”,让马克思进入体制,甚至大名鼎鼎的俾斯麦首相也出面了。但都不好使,马克思“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甘愿献身共产主义,四处流亡,颠沛流离。
  恩格斯属于典型的富二代,父亲是工厂主,有一个大规模的纺纱厂。父亲就希望恩格斯子承父业,经商当大资本家。可恩格斯偏不呢,他要把资产“雨露均沾”,洒向更多的穷人、劳苦大众。
  王健林的“小目标”,马云的“不爱钱”,那都是什么玩意呀?那些天天把慈善挂在嘴上的,左口袋出右口袋进的伪慈善家假慈善家能不汗颜乎?
  不汗颜!他们倒说马克思恩格斯情商低,是傻瓜,最傻最蠢不过马克思。
  可我要说,这样的傻瓜太少了。正因为这样的傻瓜少了,聪明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多了,世界上的事不好办了。不公不平,贪腐横行,现实比《人民的名义》更精彩,《永远在路上》更加触目惊心。
  鲁迅有篇《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活画了几类人形象。“奴才”在“铁屋子”里沉睡不愿醒来,“聪明人”在当看客围观,只有“傻子”在“肩住了黑暗的闸门”,这也真是启蒙者的悲哀。鲁迅本人弃医从文,目的就是要唤醒民众。
  走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但群众也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毛主席就非常注重对群众的批评、说服和教育工作。
  小资情调是颇能诱惑人的,一杯淡茶,一杯咖啡,一卷诗书。温和的阳光下,看庭前花开花落,看天上云卷云舒,多惬意啊!
  如果是整体,全世界无产者都进入了这种状态,倒也符合马克思所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美好情景:“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
  可惜个体不能替代全部,劳苦大众还在底层挣扎、绝望,这就使你无论如何“小资”起来不安心。不过你觉得心安理得也没啥,可千万别打着左翼的旗号。
  前几天微信公号“人民日报政文”有篇文章《“阶级固化”的论调不能成立》,漏洞百出荒谬透顶。当时我就禁不住问:这种文不对题思维逻辑混乱的破玩意也能发?一只乌鸦漂白了就否认了其他绝大部分乌鸦的黑?饿殍遍地难道去吃肉糜?说的是现在扯上刘邦朱元璋干什么?难道鼓动造反?居心何在?卧底的高级黑?
  戏剧的是,后来知道写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朋友的同学。说明一点,不是我要攀高枝,人家也未必赞同左翼,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还是被写进党章写进宪法里的,还是我们国家的指导思想。所以,《人民日报》这样的官媒,说话、写文章还是要讲点马列主义,讲点毛泽东思想。“人民日报”四个大字还是毛泽东题的呢。
  我们知道,信仰耶稣加入基督教,信仰释迦牟尼加入佛教。同理,要信仰共产主义而加入共产党这个组织,而不是为名誉为地位为金钱。要认同左翼思想才找到左翼队伍走进左翼队伍,而不是因自己生活不如意事业不如意家庭不如意或看客围观心理。目前左翼队伍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人,当然转变需要有个过程,要积极宣传、争取。
  前几年参加过两次一著名左派网站组织的活动,感觉有点失望。不是对这个网站,也不是对这次活动,而是来的人五花八门,成分复杂。有推销产品的,有“走一走,看一看”的,有的是生活中遇到什么麻烦了。一些人在把左翼当成生意做,喊几句口号,就加官进爵。左中自有黄金屋,左中自有千钟粟, 左中自有颜如玉。
  左翼的这种小布尔乔亚心态,抹杀了阶级属性。他把小资享受当成说人性,其实这与资产阶级右翼观点是一致的,不谋而合。从来“只有具体的人性,没有抽象的人性。”从来没有超阶级的、普遍的、永恒的人性。毛泽东说:“世上决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这样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再前几年和一左派网站负责人聊天,问做这一切究竟是为就什么。回答:活着。 鲁迅也说:“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关于“活着是为了吃饭”,还是“吃饭为了活着”,据说亚里士多德是这么回答的:“人家活着是为了吃饭,而我吃饭则是为了活着。” 李泽厚提炼出一个“吃饭哲学”,有人认为这是一种马克思主义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李泽厚也并未否认。
  世上所有的人包括资本家、政客都在说,所做的一切是为了人类的幸福。但世界并太平,贫富两极分化,不公平不公正。仅仅是理念不同吗?肯定有人在说谎,在打着冠冕堂皇的幌子干着欺骗别人的勾当。马克思不但说话好,也做的好,一生就是证明。让我们重温他17岁时的誓言,是他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结尾句子: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左翼要“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不是只记住个别字句,更要付诸行动上,要注意克服小布尔乔亚心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活着是为了吃饭”与“吃饭为了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