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昔97 发表于 2017-7-20 13:02:47

攻守的哲学

来源:红歌会网   作者:梦篱笙箫
原标题:攻守的哲学
  都说进攻是最好的防守,但防守有时也是最好的进攻。攻守并不孤立,而是紧密相连。在该进攻的时候进攻,在该撤退的时候撤退,在攻守之间从容切换,是最有力量的体现。世界性的帝国都掌握这一套哲学,这是一种文化,深入人们的血液和神经,这是大国的软实力。
  空城计是中国人津津乐道的话题,由此我们知道诸葛亮稳重洒脱,司马懿狡诈多疑。但从军事上来看,街亭失守是重大失败,蜀军面临全军覆没的危局。我相信司马懿读懂了诸葛亮的琴声,主动放过他,否则蜀军想要从容撤退是根本不可能的。这也让我想起了魏延的子午谷之谋,看似有成功的希望,实则是孤军深入,根本成本了气候,孤军的结局必定是灭亡。太平天国的北伐军也是这样的下场。这实际上注定了六出祁山只能是做无用功。为什么呢?诸葛亮给刘备的战略规划是错误的,没有根据形势的变化做适度的调整。刘备拿下了蜀地,并且坐拥荆州,已经奠定了争雄天下的资本。蜀吴结盟是败笔,三分天下的结构并不稳定,最终都要变成双雄并立的,死抱联盟只能让自己束手就擒。蜀国可以在蜀地做重点防御,在荆州展开战略进攻,只有夺取战略重地,蜀国才能生存下去,否则久必生内乱。战略错误导致攻守之势逆转,强大的魏国主守,弱小的蜀国主攻,不滑稽吗?但魏国的守是因为内部不统一,司马氏彻底掌权之后,邓艾、钟会稍一用力蜀国就分崩离析。错的不是后主刘禅,诸葛亮早就埋下了祸根。
  长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战,后人都把责骂声留给了纸上谈兵的赵括。但我同意《大秦帝国》的描述,廉颇要为此承担主要责任。面对强秦进攻,主守的策略并没有错,但一味死守就很愚蠢。廉颇没有意识到这是场灭国大战,对峙的结局只能是国力的比拼,而在国力上赵国是不如秦国的。同时,没有一场大捷,赵国的盟国是不会出兵相救的,这也是军事外交失败的原因。赵国既没有主动进攻的意识,也不做积极撤退的部署,最后的覆亡在所难免。可与长平之战匹敌的另一场对决就是官渡之战了,但结局却大不相同。袁绍没有料到曹操敢于主动进攻,疏于防范,最后兵败如山倒。
  岳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悲剧英雄,《满江红》更是千古流芳,但我并不看好他的北伐大业。宋朝最强盛的时代就是赵匡胤、赵光义时代了。赵匡胤打下了统一天下的基础,赵光义继承了这一切。但赵光义的北伐没有做好周密部署,结果功败垂成。从此宋朝彻底滑向文官政治,开始了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历程。以后的宋朝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中央军。杨家将、狄青甚而是后来的岳飞最多算是私家军。没有在军制上做重大改革,宋朝是没有办法赢得战争胜利的。王安石变法本来是有机会的,但最终还是失败了。大而全的改革方案看起来很美好,但也容易树敌太多,使改革难于推进。王安石没有解决最为急迫的军事问题,为自己积累威望,最终在社会改革中陷入了大家族的围攻,令人遗憾。从此宋朝再无改革,岳飞的出现更是历史的证伪,宋朝早已积重难返。
  在西方的军事史上,希特勒的闪电战能够占据一席之地。它的精髓在于在一个方向上集中很多力量,迅速突破敌军,在短时间内给敌军以重大杀伤,使对方失去抵抗意志。闪电战也是需要周密部署,各部协同的。靠着这一神功,希特勒德国几乎战无不胜。但当苏联抵挡住了德国人的攻势,并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后,希特勒仍然坚持原来的策略,他没有为自己制定撤退计划,结果他的力量在苏联人的进攻下一步步被蚕食,一直退到了柏林城下。如果他早点认清形势,做积极部署,可能结果会大不相同。
  作为世界性的帝国,英美是懂得战略退却的。大英帝国一直奉行光辉孤立,在欧洲大陆搞战略平衡,在海军上要求一强独霸。这是它的底线,它会尽最大能力坚持下去。但当一切不能维持时,它又可以灵活转身。在一战前,英国组建了协约国集团,它承认了美国海军在力量上的发展。在二战后,大英帝国逐步从全世界收缩,这使得它在现在还是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国。美国也是如此,美国人既有牛仔的横冲直撞,也有银行家的谋划算计,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非常实用,软硬兼施,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强盛一时的大帝国苏联就是这样被击败的,想要在美国的攻击下全身而退是件不容易的事。
  朝鲜战争可以说是现代版的长平之战。但中国没有当时的赵国强,美国却远远超出秦国。但中国人用血肉之躯阻挡住了美国人的攻势,并打造了不对称战争的最佳模板,让美国人在越南也尝到了人民战争的厉害。毛泽东时代将战争意志和战争艺术完美结合到了一起,让敌人清楚知道攻击中国的代价。美国人搞清楚了代价值,也就果断退却了。以后对付中国美国人就不会亲自出马了,它用它的马仔来挑衅中国,其中的一个代表就是印度了。毛泽东用对印自卫反击战做了很好的回答,那就是仆从国的军队不堪一击。从此,中国陆地上安全了。结果就是南海风云,毛泽东时代中国在海上用小舢板教训了越南人,从此海上平静了。
  但随着中国的逐渐强大,中国的安全形势再度恶化。美国人、越南人、日本人又先后回来了。中国并没有进行很好的回应,没有让这些国家知道挑战中国的代价,外交部甚至被人们讥讽为抗议部。是时候做出改变了,在和平崛起的前提下,中国应该进行东守西进战略。在东部沿海守住第一岛链,关键是夺回台湾,用导弹威慑美日。在西部适当扩张,在印度挑衅时,进行有步骤的反击。我相信决定未来走势的地方在中亚,中国不能再次退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攻守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