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豆腐文教授满天飞谁会沉下心来搞学术
来源:红歌会网 作者:郑智银原标题:如豆腐文教授满天飞,谁会沉下心来搞学术?
据微信公众号“浙江大学”(ID:zdnews99)9月16日消息,《浙江大学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试行)》于日前发布。办法规定,在中央级媒体的网站及其“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官方移动客户端”,其他主流媒体及其网站、“两微一端”和重要商业门户网站及其“两微一端”上刊发、转载,并产生重大影响、形成重大网络传播的作品;获省部级网络文化评选奖励的作品,可申报认定为等同于国内一级学术期刊刊发。
核心期刊是期刊中学术水平较高的刊物,是我国学术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体现在对科研工作者学术水平的衡量方面,如在相当一批教学科研单位申请高级职称、取得博士论文答辩资格、申报科研项目、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学术水平评估等,主要取决于能否发表足够数量的核心期刊文章。据《人民日报》报道,国内现有学术期刊5000多种,每年刊发的论文约100万篇,但每年专业技术人员因业务考核、职称评聘、岗位聘用、学位授予等产生的发表论文的需求约为480万篇。在庞大的需求面前,学术期刊,特别是核心期刊供不应求。在利益驱使下,核心期刊版面寻租的论文大行其道,学术造假泛滥,严重制约了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创新驱动能力。
学术研究不能拘泥于形式,才会百家争鸣,“唯核心期刊论”只会导致学术圈一潭死水。其实,在浙大《办法》出台之前,《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两个报纸理论早被大部分学校列为一类期刊。现在有很多年轻的学子在网络上展示自己的研究硕果,而一些学术公众号,本身就是知名学者的推文,很有学术深度,他们只是将学术文章换个地方发表而已,把其中的优秀成果上升为学术认定体系,正好弥补了目前我国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所存在的缺陷。
但网络作品既然或可等同核心期刊,评价标准看重的应是作品的学术价值,然后才是阅读量等其他因素,可浙大《办法》似乎偏离了上述原则。
首先,从背景来看,浙大《办法》的出台就有些草率。据报道,在网络文化氛围浓厚的浙江大学里,大大小小的官方新媒体平台近乎250个,师生撰写网文、运营新媒体的热情十分高涨!去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要探索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学校科研成果统计、各类晋升评聘和评奖评优范围。近半年里,浙江大学多部门研究讨论并经校务会审议通过,发布《浙江大学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试行)》。在《办法》第一条中,对作品的认定,给人的感觉甚至是政治优先于学术。
其次,《办法》第三条所称的优秀网络文化成果包括在报刊、电视、互联网上刊发或播报的,具有广泛网络传播的优秀原创文章、影音、动漫等作品。原创文章字数应不少于1000字。虽然核心期刊论文动辄数万言,但上千字的作品,用来研究学术或描述学术研究成果,显然是不相匹配的。
再者,作品入围的门槛如此之低,且绝大多数文章又与学术无关,浙大虽然规定每年6月组织专家委员会进行认定,但面对符合条件人数众多的申报者,可想而知,认定的大权肯定掌握在牵头组织的党委宣传部门手上。
核心期刊学术造假屡禁不止已经够乱了,把网络文章的用户点击量、转发量和评论参与度作为成果影响力的硬指标,相比于核心期刊更容易造假。互联网作为展示学术成果的优势不容质疑,也应该得到官方认可,却不能与大众文化混为一谈。高校是应当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但对教职工与学生网络传播的优秀作品,完全可以采取其他激励机制。
浙大秀下限值得忧虑!如果写豆腐文的教授满天飞,谁还会沉下心来搞学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