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0-9-25 11:49:00

垣曲八角凹村名的演变

垣曲八角凹村名的演变
(文峰山)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笔者上初中时,村里几个有文化的年长者对笔者讲,我们村的名字原来不叫八角凹,而叫八蜡(读zha)凹。

当时,笔者只有十四五岁,年纪小,涉世浅,也没把这件事当回事,这一晃过去了半个多世纪。近几年,我们文氏家族要续修《垣曲文氏家乘》,在拍摄祖坟的老碑时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十七世祖元吉的碑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其先宋丞相潞国公裔孙,自介迁垣,始居城内(指垣曲县古城),继迁王茅镇,迨我高祖彪(注:又名高,十六世祖),又奉我太高祖赐簪(注:十五世祖),合迁八蜡凹。”

在我国民间,视八蜡为除虫、捍灾、御患的神灵,祭祀于八蜡庙。笔者认真查阅了古籍中对“八蜡”的诠释。《礼记·郊特性》中是这样记载的:“八蜡以祀四方”,“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独断》曰:“蜡者,岁终大祭。”《荆楚岁时记》中显示:“孔子所以预于蜡宾,一岁之中盛于此节。”据东汉经学家郑玄所说:“四方,方有祭也。蜡者有八:先啬一也;司啬二也;农三也;邮表畷四也;猫虎五也;坊六也;水庸七也;昆虫八也。”另据史志所载:“古有八蜡之祭,每岁建亥之月,田功告成,则合聚八神而报响之,谓之八蜡。”古代举行八蜡祭祀非常隆重,皇帝、大臣及民众都必须参加。

在笔者幼年的记忆里,每年春节时,父亲非常重视岁终之祭,除了祭祀祖宗外,还要在院子里放上供桌,摆放祭品,燃烧把香,父亲领着全家男丁,朝着家乡西南方向的八蜡庙,双膝跪地,双手扶地,额头着地,连磕八个响头,其场面庄重,气氛肃穆,祈祷虔诚,真是名副其实的“岁终之大祭”。笔者曾就问父亲:“这是敬的哪路神仙?怎么这么隆重!”父亲说不清是什么神仙,只是说:“这是庄稼人最应该敬的神,是为了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这样的祭祀一直持续到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才被中止。

在我们村对面山上有一座庙,叫八蜡庙,因此,这座山叫八蜡山,而位于山下凹中我的故里自然就叫八蜡凹了。在科技不发达的十五、十六世纪,如果一个家族把居住地址选择在这样的地方,当然是再吉祥、再合适不过了,这个家族就一定会兴旺发达。

事实上,自从文氏家族迁居八蜡凹之后,人口迅速增加了,经济快速发展了,居住条件很快改善了,族人生活普遍提高了,读书识字的人也多了。因此,我们这个小山庄很快变成闻名全县的“文明之村”。后来,随着时间的变迁,有人为了读写方便,就把村名写成了“八家洼”,或者“八角凹”。那时候人们只是口口相传,并没有把这个当回事。时间长了,人们习惯了,这样一来,还真丢掉了原村名特有的意义。

至今,我们还真很怀念原来的村名——八蜡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垣曲八角凹村名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