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号 发表于 2021-8-26 19:45:30

周武王姬发之子唐叔虞与晋国


唐叔虞,亦称叔虞、太叔,姬姓,名虞,字子于,因封在唐国,史称唐叔虞。唐叔虞为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同母弟,母王后邑姜(齐太公吕尚之女),周朝诸侯国晋国始祖。周武王死后,周成王年幼继位,由叔虞的叔父周公旦摄政。周公旦灭亡唐国后,把唐地封给叔虞,唐叔虞死后,其子燮(燮父)继位。燮继位后迁居晋水之旁,改国号为晋,是为晋侯燮。

宜人之地

河东,泛指山西,原本主要指山西西南部。其地处黄河东岸,故有“河东”之名。传说中尧、舜、禹的都城都是在晋西南,所以李零先生曾诙谐地写道:“山东出圣人,山西出祖宗。有人说,山西有两大优势,一是挖煤,二是寻根。”尧舜未必是信史,夏代总有人半信半疑,但考古学者顺着传说的线索到晋西南去,确实找到了非常辉煌的史前文化遗存,比如陶寺遗址。实物和传说的对照需要论证,但这些考古发现至少表明,晋西南是宜人之地,且人们在这里创造了高度的文明。

商人源自东方,河东之地距其核心统治区略显偏远。但考古工作者在晋西南发现了垣曲、东下冯两座始建于二里岗下层文化时期的商城,表明商人很早便开始在这片地方布局。除城址之外,河东之地还出土了明显带有商人风格的青铜重器。相较于一般的青铜器,大型青铜器的铸造更加费物费力,它们的出土更佐证了商人对此地的重视。通常认为,商人之所以看重河东之地,可能是出于两个考虑。

首先,河东为夏王朝故地,商人继夏人而起,为防止夏人反扑,商人重点布局防范控制,理所应当;其次,河东有两项重要资源,让商人欲罢不能——盐与铜矿。运城夏县以西有大型盐池,而晋西南的中条山地区富藏铜矿。近年来,中国国家博物馆、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在中条山北麓发现的西吴壁遗址,正是冶铜遗址,由此证实了中条山在商代青铜器生产中的重要价值。

商晚期之后,河东地区的形势变得复杂起来。从考古发现来看,晚商遗址的数量相较于早商遗址大幅下滑,这表明,商人对这一地区或许正在渐渐失控。正因如此,酒务头墓地的发现令人兴趣盎然。这处墓地属于晚商时期,其墓葬形制及出土的青铜器组合与商文明高度一致,且等级颇高。据铜器铭文,这处墓地可能属于“匿”族。“匿”族不见于史载,其真实身份成谜,但其与商文明的密切关联,为我们追索商代晚期商王的纵横捭阖开辟了新的空间。

桐叶封弟

武王伐纣,西周分封。晋国是西周的封国,其出现和一个著名的故事有关,即“桐叶封弟”。按照《史记》的版本,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即位的时候年纪尚小,有一天和弟弟叔虞玩耍,随手把一片桐叶剪成了玉圭的形状,说拿这个封你。史官说,请您选一天封叔虞吧。成王想赖账,我就是说说而已嘛。史官教育成王,天子无戏言。于是成王就把唐封给了叔虞。

在《吕氏春秋》里,教育成王的角色不是史官而是周公。这个故事有点不合情理,却也会被司马迁选用,或许说明历史的书写者多少还是有点“资治”的奢望,想通过讲故事的方法给帝王上课。成王自己尚因年幼而由周公摄政,周公(或者史官)怎么放心分封比成王还小的叔虞去充任一方诸侯?这么做,成王倒是无戏言了,周公可当真是拿祖宗基业当儿戏了。

西周建立后,看似天下归心,实则情形复杂。西周大封诸侯,固然有论功行赏的意味,但更重要的是稳定局势。因此,如何分封,着实需要精心布局。司马迁在讲述“桐叶封弟”的故事前说了一句话,道出了分封叔虞的背景,“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乱。周公诛灭唐”。灭唐之后如何管理,是摆在周公面前的大问题。

唐国具体在哪里,历代多有争论,大体当在河东之地。周人的大本营在今陕西关中平原一带,这个地方对于统治天下来说太偏西了。因此,周武王、周公、周成王不惜血本营建洛阳,就是想在东方建立重要据点,加强对东方的统治。就地理位置而言,河东地带位于关中平原和洛阳的正中,是两都沟通的腰脊之地。周人想要两都并行,对天下实施有效统治,非保障河东地区的稳定不可。因此,在河东地区,一定要安插亲近得力、值得信任的人去经营。成王的弟弟,当然是最好的人选。

叔虞的任务

晋国的春秋霸业会给我们一个错觉:叔虞当初获封的是一大块地盘。但其实,晋国初获册封时,地盘不过是“方百里”,其封国的都城应是今天的天马-曲村遗址一带。而如今通过综合分析文献和考古材料可知,同在晋西南地区的封国应当还有二三十个。虽然都属西周封国,但其对西周王朝的忠诚度如何,却很不好说。

西周分封的诸侯,固然有王室亲族、建国功臣,也有殷商遗民和其他地方势力。分封制的弊端在于,封国都有一定的独立性,造反相对容易。而殷商遗民和与周人亲缘关系较远的地方势力,当然是最不稳定的。为了防患于未然,分封的安排很有讲究,殷商遗民的封国周边安插几个姬姓王族封国以监视,是常见的做法。叔虞获封,大概便肩负这样经略一方的任务。

同一地域几十个其他国家,只是晋国初立时“国际形势”的一个方面。关于“叔虞之封”,《左传》记录有这样几句话,“分唐叔以……怀姓九宗,职官五正……启以夏政,疆以戎索”。这句话学界有不同的理解,但“启以夏政,疆以戎索”这两句话中的关键词“夏”和“戎”,暗示了叔虞面对的情况。河东地区是夏王朝的故地,叔虞所统治的人群中,可能仍有夏人的后裔,而“戎”则表明,叔虞要打交道的人群里,还包括戎狄。实际上,晋国周边,各种各样的戎狄很多。即便是晋国内部,封给叔虞的“怀姓九宗”,可能也是狄人。

晋南的两处重量级发现——山西绛县衡水倗氏墓地、山西翼城大河口霸氏墓地,墓葬形制与姬姓贵族不太一样,可见非周人之族类。其墓主族群均不见于史载,从青铜器金文推断“倗氏”“霸氏”很可能均属晋国附庸“怀姓九宗”。外有一众小国、戎狄,内部人群结构复杂,在复杂的国内外局势面前,不知叔虞是否会感到头痛?

文/丁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周武王姬发之子唐叔虞与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