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快报 《晋商风采•运城篇》杨锐成:从东北归来的企业家

发布时间 2025-02-02 20:52:16

安全小贴士:以各种理由收取费用(押金、服装费、报名费、充值卡等)均有诈骗嫌疑,请提高警惕。

详细描述

快报标题: 《晋商风采•运城篇》杨锐成:从东北归来的企业家

发布位置:

杨锐成
从东北归来的企业家

初识杨锐成是在2002年,那时候,万荣县正加力创建工业园区。作为第一批入驻园区的杨锐成和他的康特尔公司,自然吸引着新闻媒体的眼球。于是,身为《万荣人》记者的我与他有了接触。那次的采访,杨锐成给我留下了神秘莫测的印象。时隔21年后的今天,我再次走进了厂房林立、设施一流、气势磅礴的康特尔。在董事长办公室,我又一次与杨锐成促膝长谈,再次接触和感知了这位企业家几十年的来龙去脉、他身上那种刚毅果敢永不服输的万荣精神。

一、投机倒把的"瓜子贩子"

时间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1982年的隆冬,冰天雪地,滴水成冰,凛冽的西北风中,西宁市第一监狱那扇沉重的大门慢慢地打开了。杨锐成蓬头垢面,棉衣破烂,神色憔悴,拖着与他年龄极不相称的脚步走出了监狱大门。这年他刚25岁,风华正茂。

1958年,杨锐成出生于荣河镇谢村的一个贫苦农家,家中兄弟姐妹四人,杨锐成是老大。在那缺吃少喝的困难年代,这个有着多张嘴的大家庭更是度日如年。好在20世纪70年代末,刚刚开放搞活的政策初露曙光,一批头脑灵活的万荣人在当地迅速地办起了几家化工厂。23岁的杨锐成靠着聪明机智、能言善辩的本领,被荣河化工总厂聘为销售科副科长,常驻西北三省推销化工产品。在两年多的推销过程中,杨锐成与另一名业务员睡过车站,吃过剩饭,风餐露宿。两人曾用一个人的名义开过一块钱﹣晚上的旅店,一个在外面冻得上牙磕下牙,到了10点以后才偷偷地溜进来,半夜查房又慌忙钻到了床下。杨锐成不吃肉,两个人偶尔吃一顿饺子,还是人家吃馅,他吃皮子,因为舍不得花钱再点菜。两年时间的艰苦拼搏,杨锐成他们终于打开了一片天地,为化工厂源源不断地推销着产品。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场灾难忽然降临。杨锐成是一个头脑灵活的年轻人。由于家庭困难,身为长子的他在跑外加剂的过程中为了多挣点钱,还同时为家乡一个小型服装厂经销着裤子。没想到这次3000块钱的裤子被人骗去了却迟迟不给钱。他去讨账,对方要他去搞几吨瓜子回来,连同裤钱一并结账。杨锐成只得壮着胆子,又从内蒙古的临河拉来了一车瓜子。哪料到手续不全、想投机,被当地工商部门抓获,以投机倒把分子的罪名把他投进了西宁监狱。就在杨锐成身陷囹圄半年后,改革开放的政策像一场及时雨,把他从监狱解救了出来。

杨锐成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谢村。此时的他,悲喜交加,几间破房屋里,家徒四壁,仅有的几件旧家具已被顶了裤子债。但是看着他平安归来,一家人还是说不出来高兴。七八口人过年,家里只有五元钱,老母亲又给了他两元让他给自己买点啥。接过这皱皱巴巴的两元钱,杨锐成落泪了。好在荣河化工总厂的副厂长孙治贞和厂里的会计及时赶来,给他送来了15元钱和5斤猪肉。多年后,提起这个凄凉的记忆,杨锐成还是泪流满面。

二、背着两麻袋钱回家过年

1983年春节刚过,杨锐成怀揣一笔贷来的款,又踏上了东去的列车,辗转来到了长春、哈尔滨、海拉尔,最后到大庆开始了新的艰难的创业之路。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杨锐成自此在东北扎下根,扑下身,一干就是20年。20年的摸爬滚打,既打造了杨锐成坚强的人格魅力,也成就了一位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的企业家。

此后20年里,杨锐成开拓思想、敢想敢干,先后办起了两个厂子。一个厂子生产茶系外加剂,另一个搞防水建材。两个厂子办得风生水起,年年效益颇丰。在长春等地,只要提起"红岗区朝阳防水建筑材料厂"的名字,无人不知。两个厂子每年可以给当地提供80到100个工作岗位。杨锐成不但靠着诚实守信经营着自己的企业,而且他善待工人,及时发放工资,经常为员工谋福利,使企业就像一盘棋、一支团队,越做越大。杨锐成还是一个有担当的大哥,他把几个弟弟和亲戚都带了出来,让他们一个个从车间工人做起,一步步培养成才,后来全都有了自己的厂子,成了企业家。

20年的时光里,犹如电视剧《闯关东》里的朱开山那样,杨锐成展示了万荣人特有的精神风貌,牢牢掌控着企业在东北外加剂领域的这艘大船,守护着这艘大船乘风破浪前行。

1996年杨锐成回家过年,兄弟两个竟然背回来两麻袋钱,整整的3000万元,吓得父母目瞪口呆。闻讯而来的外祖父用拐杖直跺着地面,结结巴巴地质问杨锐成说你是不是做下犯法的事儿啦?怎么能挣这么多的钱呀……

三、回乡创业第一人

2002年春节刚过,杨锐成的家里来了两位"不速之客"一一时任万荣县委书记的卫孺牛和荣河镇党委书记李耀宗。两位父母官登门拜访的意图说得直截了当,就是谓杨锐成回家乡办企业,助力家乡的经济发展。

这次推心置腹的对话之后,杨锐成很快转变了观念。

2002年4月,深思熟虑之后杨锐成忍痛割爱,放弃了苦心经营多年的东北根据地,回老家安营扎寨了。

初回万荣县,杨锐成先是与堂弟杨锐礼共同经营着在荣河化工园区的凯迪化工厂,主打聚羧酸减水剂。十年的时间里,兄弟俩携手并肩,把当初年产值仅百万的小企业逐步打造成了一个年产值两个多亿家喻户晓的品牌企业。与此同时,2005年,杨锐成还投资1000多万元,首批入驻县城恒磁工业园区后,并挂起了"康特尔"牌子,批量生产比萘系减水剂和市场前景更为广泛的聚羧酸减水剂。随后不久后,杨锐成又果断撤出凯迪,全身心地投入"康特尔",开始了他的第三次创业。

不得不说,在外加剂发展的历程上,杨锐成的确是一位敢闯敢拼独具慧眼的企业家。很快,他的减水剂不到两年时间就进军到了全国各地的建筑市场。康特尔的牌子也在五湖四海不断地叫响着。在聚羧酸生产的同时,杨锐成还瞅准了一个当时很有潜力的产品葡萄糖酸钠。因为凡是外加剂产品,都离不开这个辅料。杨锐成是一个果断而又善于创新的人。很快果断投资3000万元上齐了葡萄糖酸钠生产设备,开始轰轰烈烈地干了起来。数年之后,葡萄糖酸钠的生产技术被更多的人掌握,同类型厂子纷纷上马,杨锐成的企业再次面临着新的挑战。2020年年底,他又开始把敏锐的目光转向了药品生产市场。目前,企业已有40个药品得到国家批准上市。

几十年的商海拼搏,杨锐成始终没有忘记回报社会和家乡。凯迪生产期间,累计纳税5000万元;葡萄糖酸钠生产期间,累计纳税2000余万元;康特尔外加剂生产过程中,累计纳税1.5亿元。为村里建校铺路捐款40余万元;为汶川地震后恢复重建捐款30万元;为后土祠修建捐款12.8万元;为抗击"新冠"疫情捐款15万元,并捐助价值40万元的消毒液。多年来,在扶贫济困、关怀弱势群体救助困难方面,杨锐成还先后拿出了上千万元的资金。

杨锐成先后获得山西省劳动竞赛一等功、山西省优秀农民企业家、运城市劳动模范、万荣县经济发展功臣、财收入贡献奖等荣誉称号。连续三届担任县政协常委、万荣县十三届人大常委、万荣县工商联副主席、万荣县慈善总会副会长、中国建材联合会混凝土外加剂协会常务理事、山西省外加剂协会副会长。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和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在人民大会堂的亲切接见。

康特尔,因为有了杨锐成而走向了全国;万荣外加剂,因为有了康特尔而增添了一簇锦绣。
(作者林智宏:系《万荣人报》记者)

私信、微信、打电话联系!

联系人

董仰峰

私信、微信、打电话联系!
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