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人 伯父的“深沉之爱”刻骨铭心 去年深秋的风,带走了我亲爱的伯父周启德。今时今日,虽...
发布时间 2025-04-01 18:44:04
安全小贴士:以各种理由收取费用(押金、服装费、报名费、充值卡等)均有诈骗嫌疑,请提高警惕。
详细描述
伯父的“深沉之爱”刻骨铭心
去年深秋的风,带走了我亲爱的伯父周启德。今时今日,虽说已进入春风和煦的季节,我却没有感到往年的温暖与温馨,无限思念涌上心头。
想念伯父,他是滋养我幸福童年的“圣诞树”。在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伯父是我心中男神般的“偶像”。他是天津大学内燃机专业的留校生,曾在他的导师史绍熙教授任天津大学校长时调至校办工作,因不愿意舍弃专业又主动回归到内燃机专业从事教学工作。后来,天津市高教厅从天津大学选调一名教授担任副职,他也主动放弃了这个别人眼中的机遇与好事。1982年,他赴日本广岛大学做了两年的访问学者,以学识渊博,气宇轩昂,风度翩翩,桃李满天下,人格魅力无限而著称。从孩童懵懂记事开始,就知道伯父是我们王显村方圆几十里远近闻名的“名人”“文化人”,每每有人谈起他都会竖起大拇指,他是王显村的骄傲和自豪,更是我们家族的荣耀与底气。在物资匮乏的20世纪70年代,每年只有寒暑假伯父才回来王显老家小住,每次都是大包小包一大堆,其中90%都是给村里的乡亲父老从天津捎来的当时非常紧俏的的确良布匹、煤油灯、衣裳、药品和食品等。当时的交通并不发达,他要坐火车在北京、太原中转几次才能回到运城,再乘坐公共客车到达王显村。四五个沉重的大包袱两个挂在脖子上,两三个手惦着,真是不堪重负。我长大才明白这是他对父老乡亲的感恩之心、回报之情。他还常帮村里人买天津产的飞鸽自行车、海鸥手表等紧俏商品。
伯父带回的大小包袱里总有我们小孩子爱吃的天津糕点、麻花、糖块等美食和天津特色玩具,他每年两次回乡之旅都是我眼巴巴许久期盼的。最难忘的是他带回的虾米。每次他在精心筛选虾米时,我都会凑到跟前观望,他时不时地给我嘴里拈一两个,那种带着海味的香啊,让我回味无穷、念念不忘。他做的冻肉也是一绝,让人久吃不厌,再吃不腻,偷吃不剩。他给我和哥哥买的鞭炮是我每年春节最大的期盼和牵挂,是“爆竹声中一岁除”的最强音。伯父陪伴走过的童年是很多小伙伴羡慕仰望的,是我刻骨铭心和终生难以忘怀的幸福与烂漫,就像西方儿童日夜期盼的“圣诞树”,四季常青。
想念伯父,他是改变我人生轨迹的“家庭导师”。1983年从日本做访问学者归来的伯父给我带来了一件日本计算器,这“神器”在当时国内还是较为稀见的。父亲一再叮嘱我“保存好,上大学再用”。这份漂洋过海的沉甸甸礼物,我一直珍藏到现在。我有生以来的第一张彩色照片也是伯父用他从日本带来的相机照的,留住了我的美好少年。他还给左邻右舍和亲朋好友拍了很多,都是冲洗扩印好再来亲自送上门,深受父老乡亲的青睐和感激。1984年中考之前,父亲从他的认知和阅历出发,始终是让我考中专,以求早出农门。伯父暑期归来之后,用了好几天时间,苦口婆心地说服父亲,坚定不移地让我升入著名的康杰中学,彻底改变了我求学的人生轨迹。伯父始终关注关心着我的学习状况,经常写信引导我、勉励我,无微不至,时时牵挂。在高三的昼夜拼搏中,我神经衰弱了,伯父心急如焚,特意让人给我捎来了专治神经衰弱的“脑力宝”和20元钱。1986年的20元钱可是一大笔钱啊!当时我喝的“脑力宝”药也成为宿舍里其他同学竞相购买的大补药。伯父一直希望我高考能考到天津去,考到他的身边,但我还是不够努力,没能让他愿望成真,这也许就是我永远无法弥补的终生遗憾。真的对不起他的殷殷期望,对不住他的付出与关爱。
想念伯父,他是支撑我生活和工作的强大“精神后盾”。1990年4月23日,我亲爱的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当年少无知的我们兄妹三人从家破人亡的噩耗中清醒过来,伯父疲惫、高大的形象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他分担着我们切身切肤的伤痛,安慰着我们难以承载的身心。安葬完父亲之后,为了处置善后事宜,伯父在王显老家待了半个多月,在承受着失去手足的悲痛之中走亲访友,东奔西跑,非常耐心细致地处理债权债务、设备变卖等各种遗留问题,彻夜难眠,身心俱疲。我跟伯父晚上睡在一面土炕上,经常在深夜偷偷地看到他一个人拿着父亲的遗书流泪发呆,我也默默地泪流满面,还不敢吱声。他的德高望重和乡情乡恩始终感动着村里的每一位乡亲,在他殚精竭虑的操持下,几乎所有的遗留问题都得以妥善解决。
父亲去世之时正是我毕业实习结束的时候,处置好善后事宜后,伯父便把我带到了运城,逐个拜访他的故友同窗,一一托付我毕业分配的事情。回到天津,伯父也是时隔半月就来信询问我毕业分配的进展情况,指导我下一步的跟进思路。如此反反复复经历了九个月时间,我的工作才一锤定音,落实到运城地区技工学校。上班报到之后,伯父就给我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强调工作来之不易,一定要倍加珍惜和不懈努力,服从领导,处好同事,干出成绩。同时要求我,主动承担“一家之主”的责任,用心照顾好母亲和弟弟妹妹。在技工学校工作的日子里,我始终牢记伯父嘱托,孜孜以求,诲人不倦,任劳任怨,在办公室文秘干事、班主任和共青团等多个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后来调整到劳动保障和人社部门工作也是一如既往,一丝不苟,脚踏实地地努力付出,辛勤耕耘,算是没有辜负伯父的殷切期望和教诲。
父亲去世之后,伯父从精神上给予我饱满深沉的爱,就像黑暗中的明灯,始终照亮我前行的道路。他无时无刻不在牵挂我们兄妹三人的成长,弟弟妹妹的上学、就业和成家,还有村里父老乡亲托付的孩子上学、考研、就业和老人赴天津看病买药、买汽车配件等林林总总的事,伯父都十分上心。弟弟妹妹结婚前,他总会提前数日回到老家操持办理,把婚事办得喜庆热闹、顺利圆满。
想念伯父,他是照亮我人生历程的闪亮灯塔。伯父一生忠于党和人民,爱岗敬业,诲人不倦,爱生如子,勤于修身,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身心投入所热爱的高校教育事业中。他深耕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具有崇高的人格和师德,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深受学生尊敬和爱戴。他的德高望重、德才兼备、行稳致远在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中始终让我入脑入心,永远是我人生的航标!他经常告诫我们,周家的家训就是“好事多为”,与人为善。伯父一生廉洁自律,对家人和我们要求非常严苛,生活十分简朴,1982年公派去日本做访问学者时的一件呢绒大衣,他无声无息地穿了30多年。伯父非常孝顺,对奶奶的照顾始终是小心呵护、无微不至、和颜悦色的。但有时他也拗不过奶奶回老家小住的强烈愿望,每年春节不得不抛家舍口,陪伴奶奶回到老家过年。在伯父和我们几个晚辈的精心照料下,奶奶得以安度晚年,直到93周岁而终老!
伯父退休以后,便成为我时刻的牵挂。我在北京奥运会前夕、2014年春节两次陪伯父伯母到北京度假消遣,参观游览。2015年10月,伯父伯母在我大女儿结婚之时回到运城,我倾尽所能,竭尽照顾尽孝之心,让老两口度过一段美好时光。2021年7月,伯父伯母再次回到魂牵梦绕的家乡,也是伯父最后一次回乡省亲,我更是毫无保留地满足了老两口提出的所有夙愿,并将整个行程制作了专题视频,记录了老两口走亲访友、祭奠祖宗、参观景区的全过程。这也成为伯父与家乡的最后一次亲密接触。
伯父生前始终心系运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家乡的人才培养、招生录取、招商引资和技术引进都竭尽所能,尤其是在职期间,几乎每年都带队到运城宣讲天津大学招生录取政策,与康杰中学、运城中学、盐化中学等高中的师生结下了深厚感情。在天津,出于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每年的节假日他都逐一地召集运城籍的天大在校生到家里包饺子团聚,其乐融融,其情切切。而今,斯人已逝,音容犹在,他的精神、他的教诲、他的爱都融入了我们的血液,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周登峰/文
私信、微信、打电话联系!
去年深秋的风,带走了我亲爱的伯父周启德。今时今日,虽说已进入春风和煦的季节,我却没有感到往年的温暖与温馨,无限思念涌上心头。
想念伯父,他是滋养我幸福童年的“圣诞树”。在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伯父是我心中男神般的“偶像”。他是天津大学内燃机专业的留校生,曾在他的导师史绍熙教授任天津大学校长时调至校办工作,因不愿意舍弃专业又主动回归到内燃机专业从事教学工作。后来,天津市高教厅从天津大学选调一名教授担任副职,他也主动放弃了这个别人眼中的机遇与好事。1982年,他赴日本广岛大学做了两年的访问学者,以学识渊博,气宇轩昂,风度翩翩,桃李满天下,人格魅力无限而著称。从孩童懵懂记事开始,就知道伯父是我们王显村方圆几十里远近闻名的“名人”“文化人”,每每有人谈起他都会竖起大拇指,他是王显村的骄傲和自豪,更是我们家族的荣耀与底气。在物资匮乏的20世纪70年代,每年只有寒暑假伯父才回来王显老家小住,每次都是大包小包一大堆,其中90%都是给村里的乡亲父老从天津捎来的当时非常紧俏的的确良布匹、煤油灯、衣裳、药品和食品等。当时的交通并不发达,他要坐火车在北京、太原中转几次才能回到运城,再乘坐公共客车到达王显村。四五个沉重的大包袱两个挂在脖子上,两三个手惦着,真是不堪重负。我长大才明白这是他对父老乡亲的感恩之心、回报之情。他还常帮村里人买天津产的飞鸽自行车、海鸥手表等紧俏商品。
伯父带回的大小包袱里总有我们小孩子爱吃的天津糕点、麻花、糖块等美食和天津特色玩具,他每年两次回乡之旅都是我眼巴巴许久期盼的。最难忘的是他带回的虾米。每次他在精心筛选虾米时,我都会凑到跟前观望,他时不时地给我嘴里拈一两个,那种带着海味的香啊,让我回味无穷、念念不忘。他做的冻肉也是一绝,让人久吃不厌,再吃不腻,偷吃不剩。他给我和哥哥买的鞭炮是我每年春节最大的期盼和牵挂,是“爆竹声中一岁除”的最强音。伯父陪伴走过的童年是很多小伙伴羡慕仰望的,是我刻骨铭心和终生难以忘怀的幸福与烂漫,就像西方儿童日夜期盼的“圣诞树”,四季常青。
想念伯父,他是改变我人生轨迹的“家庭导师”。1983年从日本做访问学者归来的伯父给我带来了一件日本计算器,这“神器”在当时国内还是较为稀见的。父亲一再叮嘱我“保存好,上大学再用”。这份漂洋过海的沉甸甸礼物,我一直珍藏到现在。我有生以来的第一张彩色照片也是伯父用他从日本带来的相机照的,留住了我的美好少年。他还给左邻右舍和亲朋好友拍了很多,都是冲洗扩印好再来亲自送上门,深受父老乡亲的青睐和感激。1984年中考之前,父亲从他的认知和阅历出发,始终是让我考中专,以求早出农门。伯父暑期归来之后,用了好几天时间,苦口婆心地说服父亲,坚定不移地让我升入著名的康杰中学,彻底改变了我求学的人生轨迹。伯父始终关注关心着我的学习状况,经常写信引导我、勉励我,无微不至,时时牵挂。在高三的昼夜拼搏中,我神经衰弱了,伯父心急如焚,特意让人给我捎来了专治神经衰弱的“脑力宝”和20元钱。1986年的20元钱可是一大笔钱啊!当时我喝的“脑力宝”药也成为宿舍里其他同学竞相购买的大补药。伯父一直希望我高考能考到天津去,考到他的身边,但我还是不够努力,没能让他愿望成真,这也许就是我永远无法弥补的终生遗憾。真的对不起他的殷殷期望,对不住他的付出与关爱。
想念伯父,他是支撑我生活和工作的强大“精神后盾”。1990年4月23日,我亲爱的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当年少无知的我们兄妹三人从家破人亡的噩耗中清醒过来,伯父疲惫、高大的形象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他分担着我们切身切肤的伤痛,安慰着我们难以承载的身心。安葬完父亲之后,为了处置善后事宜,伯父在王显老家待了半个多月,在承受着失去手足的悲痛之中走亲访友,东奔西跑,非常耐心细致地处理债权债务、设备变卖等各种遗留问题,彻夜难眠,身心俱疲。我跟伯父晚上睡在一面土炕上,经常在深夜偷偷地看到他一个人拿着父亲的遗书流泪发呆,我也默默地泪流满面,还不敢吱声。他的德高望重和乡情乡恩始终感动着村里的每一位乡亲,在他殚精竭虑的操持下,几乎所有的遗留问题都得以妥善解决。
父亲去世之时正是我毕业实习结束的时候,处置好善后事宜后,伯父便把我带到了运城,逐个拜访他的故友同窗,一一托付我毕业分配的事情。回到天津,伯父也是时隔半月就来信询问我毕业分配的进展情况,指导我下一步的跟进思路。如此反反复复经历了九个月时间,我的工作才一锤定音,落实到运城地区技工学校。上班报到之后,伯父就给我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强调工作来之不易,一定要倍加珍惜和不懈努力,服从领导,处好同事,干出成绩。同时要求我,主动承担“一家之主”的责任,用心照顾好母亲和弟弟妹妹。在技工学校工作的日子里,我始终牢记伯父嘱托,孜孜以求,诲人不倦,任劳任怨,在办公室文秘干事、班主任和共青团等多个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后来调整到劳动保障和人社部门工作也是一如既往,一丝不苟,脚踏实地地努力付出,辛勤耕耘,算是没有辜负伯父的殷切期望和教诲。
父亲去世之后,伯父从精神上给予我饱满深沉的爱,就像黑暗中的明灯,始终照亮我前行的道路。他无时无刻不在牵挂我们兄妹三人的成长,弟弟妹妹的上学、就业和成家,还有村里父老乡亲托付的孩子上学、考研、就业和老人赴天津看病买药、买汽车配件等林林总总的事,伯父都十分上心。弟弟妹妹结婚前,他总会提前数日回到老家操持办理,把婚事办得喜庆热闹、顺利圆满。
想念伯父,他是照亮我人生历程的闪亮灯塔。伯父一生忠于党和人民,爱岗敬业,诲人不倦,爱生如子,勤于修身,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身心投入所热爱的高校教育事业中。他深耕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具有崇高的人格和师德,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深受学生尊敬和爱戴。他的德高望重、德才兼备、行稳致远在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中始终让我入脑入心,永远是我人生的航标!他经常告诫我们,周家的家训就是“好事多为”,与人为善。伯父一生廉洁自律,对家人和我们要求非常严苛,生活十分简朴,1982年公派去日本做访问学者时的一件呢绒大衣,他无声无息地穿了30多年。伯父非常孝顺,对奶奶的照顾始终是小心呵护、无微不至、和颜悦色的。但有时他也拗不过奶奶回老家小住的强烈愿望,每年春节不得不抛家舍口,陪伴奶奶回到老家过年。在伯父和我们几个晚辈的精心照料下,奶奶得以安度晚年,直到93周岁而终老!
伯父退休以后,便成为我时刻的牵挂。我在北京奥运会前夕、2014年春节两次陪伯父伯母到北京度假消遣,参观游览。2015年10月,伯父伯母在我大女儿结婚之时回到运城,我倾尽所能,竭尽照顾尽孝之心,让老两口度过一段美好时光。2021年7月,伯父伯母再次回到魂牵梦绕的家乡,也是伯父最后一次回乡省亲,我更是毫无保留地满足了老两口提出的所有夙愿,并将整个行程制作了专题视频,记录了老两口走亲访友、祭奠祖宗、参观景区的全过程。这也成为伯父与家乡的最后一次亲密接触。
伯父生前始终心系运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家乡的人才培养、招生录取、招商引资和技术引进都竭尽所能,尤其是在职期间,几乎每年都带队到运城宣讲天津大学招生录取政策,与康杰中学、运城中学、盐化中学等高中的师生结下了深厚感情。在天津,出于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每年的节假日他都逐一地召集运城籍的天大在校生到家里包饺子团聚,其乐融融,其情切切。而今,斯人已逝,音容犹在,他的精神、他的教诲、他的爱都融入了我们的血液,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周登峰/文
私信、微信、打电话联系!
联系人

社区1号
私信、微信、打电话联系!
立即联系

运城社区客户端
查看和发布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