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人 我与蔺涛是师生,由此结缘,亦生亦友走过了几十个春秋。 蔺涛谦虚、好学、低调、儒雅...

发布时间 2025-04-02 16:20:55

安全小贴士:以各种理由收取费用(押金、服装费、报名费、充值卡等)均有诈骗嫌疑,请提高警惕。

详细描述

我与蔺涛是师生,由此结缘,亦生亦友走过了几十个春秋。

蔺涛谦虚、好学、低调、儒雅,是谦谦君子。蔺涛一步一步成长为三晋英才、大国工匠、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得益于他“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理念、“干一行专一行”的精益求精、“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

他在寂寞中坚守,在逆境中奋起,在澄泥现制作工艺中不断挖掘、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让我充满敬意。他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双游刃有余、巧夺天工的神奇双手,他把对故土、对家乡、对中国文化的无比热爱,都融刻到一方方泥砚之中。他不遗余力传承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大爱情怀,更令我感动。

在此,我有三点感受与大家分享。

一、溯千年文脉,观一方砚台里的山河

绛州澄泥砚以“取泥于汾河,淬火于窑炉,雕琢于匠心”的传奇工艺,位列中国四大名砚。一方砚台,承载的不仅是文人墨客的笔底烟霞,更是黄河文明的厚重基因。它曾伴随着唐宋诗词远渡重洋;它曾见证过晋商“纵横欧亚”的辉煌;遗憾的是曾在工业文明的浪潮中几近湮没。蔺涛父子以“让古砚浴火重生”的坚定信念,溯千年文脉,吸天地精华,把祖国如画山河里的故事、人物一揽入怀,将这份沉淀千年的非遗技艺,重新呈现在世人面前。这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一个壮举,一份对中国文化了不起的贡献。

二、以匠心破局,让非遗技艺焕发时代光彩

本次展示的百余方澄泥砚,既包含复原唐代“鳝鱼黄”、宋代“蟹壳青”等失传釉色的经典之作,更有融入三晋古建纹饰、关公忠义文化等诸多山西符号的创新设计。蔺涛和他的团队与清华美院合作研发的“古法生态窑”,将成品率提升至75%;儿子蔺霄麟作为第三代传承人,跨界开发的砚台文创、数字藏品,让传统技艺走进年轻一代人的视野,收获了不少铁粉。这些突破,正是对“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理念的最佳诠释。

三、携文化远行,绘就“晋在砚中”的新篇章

山西是最早叫中国的地方,是中华文明的起点,人称“天命之省”。今日发布的《晋在砚中》一书,由数位作家、学者、教授联袂编撰,以“一县一砚一故事”的形式,串联起山西历史、地理、人文的壮阔图景。一册在手,无疑会成为你行走山西的一张导航图,一把解读山西密码的金钥匙,让你在三晋大地全方位来一次时空穿越与古今对话,真切感受山西这方热土的神奇与厚重。《晋在砚中》一书,是绛州澄泥砚的一份工艺档案,更是山西向世界发出的一封文化请柬。

如今,当DeepSeek火爆全球,电影《哪吒2》也在不断刷新票房纪录的同时,我在想我们是否亦能借力人工智能AI平台的磅礴能量,让传统工艺、非遗文化冲上热搜!我们可不可以大胆畅想,启动“澄泥砚全球巡展计划”,携手故宫博物院、大英图书馆等机构,让汾河岸边的“泥土瑰宝”,走出国门,光耀世界舞台。

纸寿千年,砚传百世。当工匠们在砚台上雕刻云纹时,刻下的是祖先“敬天法地”的智慧;当我们在书页间记录历史时,写下的是对文明传承的庄严承诺。

愿这本凝聚着汾河魂、山西韵的《晋在砚中》的问世,能够架起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携文化远行,让千年匠心永续,让中华文脉长青!

裴海涛/文

私信、微信、打电话联系!

联系人

社区1号

私信、微信、打电话联系!
立即联系

运城社区客户端

查看和发布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