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文学 读阿来游记散文集《去有风的旷野》_文评_闫学温

发布时间 2024-12-12 10:06:09

安全小贴士:以各种理由收取费用(押金、服装费、报名费、充值卡等)均有诈骗嫌疑,请提高警惕。

详细描述

标题: 读阿来游记散文集《去有风的旷野》_文评_闫学温

“远方有诗,诗在风景中;脚下有尘,尘土中带着心中的图腾;眼中有风景,风景在心中常驻;手中有笔,笔下描摹大自然万种风情。江山万古常在,只是欣赏它的人不同;时空岁月流逝,山川风景却因文人的笔墨而名扬四海……”这是我看了阿来最新游记散文集《去有风的旷野》后最深切的感悟。

是的,在如今光影产品异常便捷的时代,游记体散文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在光影产品诞生之前,人们游历名山大川,感叹风景的秀丽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为了让眼中的风景长存,或以文记之,或以画描之,在文人雅士传阅间,山水的灵秀、风俗的独特便流传于异域。但是随着光影技术的发达和交通的便捷,想游山玩水,那就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走不了的,那就打开视频软件,欣赏山川之秀美。这不禁让人思索,游记体散文还有必要存在吗?看了阿来这部散文集,我认为,大有存在的必要!

阿来这部游记体散文集共收入10余篇作品,均是作者远游行走得来的。可以说,这些文字中既有作者脚下的泥土,又有身上的汗珠;既有眼中的风景,又有心中的感悟;既有山水灵秀的自然风貌,又有风景地居民的生活场景;既有微妙至一草一木的聚焦,又有广博天地的想象。《四姑娘山行记》中有海拔3200米的“蜀山皇后”冰与雪的神奇;《大凉山访杜鹃花记》让读者在欣赏作者笔下的杜鹃花同时感叹作者的博学多才;《蔷薇科的两个春天》让人感受不同地域、不同海拔造就的两个春天里蔷薇科属花树之美……

江山如此秀丽,风景这边独好!徜徉在精妙的文字中,这里有人迹罕至的崇山峻岭,有雪落山川的风声,有湍流拍岸的激荡,有花开无声的张扬。这些风景,就如同打开地球的褶皱,让美好流了一地。作者的文字像交响乐般嵯峨跳跃,节奏分明;也像画师一般,浓墨淡韵,气韵无穷;还像雕刻师一般,浅搓深琢,形态毕现;更像显微镜一般,细致入微,纤毫不落……想象的翅膀天马星空,对应作家笔下的风景,文字的穿透力如斧如凿,震撼读者的心灵。读毕,抚书自叹:风景这般美好,文字这般美好,也许这就是游记体散文存在的意义。

环视大地,历史文化遗迹多如牛毛,这是先辈生活过的痕迹。抚今思古,这也许是文人才有的情怀,作者也一样,文中他多次面对残墙断壁、绝美岩画、幽幽古道,去凭吊、去思索,与历史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探求历史发展规律,尽现人文厚重之美。斯哉,五千年人文名胜遍布华夏大地,是文人墨客或飘逸、或奇巧、或隽秀、或狂放的不朽文字赋予它们生命,赋予它们灵魂,使旅行不再单纯,而是有了更深维度的意义。读者也在作者的文字中打开思路,也许这就是游记体散文的二重意蕴。

也许是远古时期生存条件的残酷、自然环境的恶劣,迫使早期人类流浪,虽然人类文明发展了千万年,但隐藏在人类骨子里的流浪基因依旧存在。这种基因就体现在人们的冒险心理和对新生事物好奇和探索行为上。最直接的行为体现就是自文字产生以来的记录,初为眼之景,后为心之想,于是徐霞客、梭罗等一大批崇尚自然的作家应运而生,留下了一大批优美的自然文学,他们用如诗的语言描摹眼中景物,记录心中感想,如书中阿来引用文学家罗伯特·麦克法伦在《荒野之境》中的一句话:“树林铺展在大地上,一片沸腾的生命,还有荒野,可以使我们恢复本性。”这就让游记体散文带了哲学的色彩。引发人们的思考,将由具性转为抽象,这也许就是游记体散文的三重作用。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令人在享受丰足物质的同时也身心疲惫。在舒适、稳定、常规的生活中,有了反抗的思想,于是,就需要发泄,需要自我调整。当不能到大自然中去的时候,阅读游记体散文,可以让眼睛和思绪带我们体验自然的清纯和宁静,调整内心,恢复自我。也许这就是游记体散文对人的理疗作用。

在文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游历之仔细,探究之深远。由此想到难怪作者的其他作品中,风景描写如此生动,原来作者都是在带着心去游行。这也就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文学工作者,你无论去往何方,除了带有眼睛,还必须带着一颗时时处处强闻博记的心。如此这般,也许是我阅读这本书意外的收获。

人生如旷野,自由和答案都在风里。我们在这个地球上都是过客。山川常在,星际永恒,荒草离离,蜉蝣短命,这种不一样的自然之美、生命之美只有在阅读时才会体会,也许这就是游记体散文最重要的意义吧!



私信、微信、打电话联系!

联系人

社区1号

私信、微信、打电话联系!
立即联系

运城社区客户端

查看和发布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