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文学 故乡琐记_散文_李向阳 要进中原的时候,黄河在晋、陕、豫交界处又拐了个弯,呼啦啦地...
发布时间 2024-12-12 17:39:00
安全小贴士:以各种理由收取费用(押金、服装费、报名费、充值卡等)均有诈骗嫌疑,请提高警惕。
详细描述
故乡琐记_散文_李向阳
要进中原的时候,黄河在晋、陕、豫交界处又拐了个弯,呼啦啦地就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上铺展开来。秦岭、华山的一段余脉便顺着河势蜿蜒,却不再峥嵘险峻,而是缓和了许多,唤作中条山。那大河大山的怀里,就是我故乡,“鸡鸣犬吠三省闻”的地方。
在那里生活了17年,直到中学时我才惊奇地知道,这块不起眼的地方,竟是中华民族发源的“核心区域”。这里古称“蒲坂”,曾是后土和舜的都所,被司马迁誉为“天下之中”。桃园三结义的关云长“家住山西蒲州解梁县”,又让这里成为众所神往的“关公故里”。到了盛唐,因地处西都长安、东都洛阳、北都晋阳“天下三都”之要会,控黄河漕运,总水陆形胜,扼天下之吭,而成战略要地,遂于开元年间在此置中都,谓“中都河中府”。而今,蒲津渡口的唐代铁牛依旧矗立,仿佛诉说着九曲风涛里湮没的往昔。
蒲州故城
地灵必定人杰,这是中国文化的固有逻辑。柳宗元、王维、张巡、吕温、卢纶、聂夷中、司空图……在这里诞生并走出去。白居易在小酒肆里写下“桑落气薰珠翠暖,柘枝声引管弦高”,王之涣在鹳雀楼写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韩愈在中条山写下“条山苍,河水黄,浪波纭纭去,松柏在山冈”,王实甫在普救寺写下“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细细数来,曾聚集在这块土地上的大文人,几乎可以连贯成半部中国古代文学史了。
蒲故亦多高宦豪贾,这是明人张四维的话。张四维家族正是他所称的蒲州高宦豪贾之一。他的父亲、叔父、三弟及姻亲王氏都是大商人,经营的产业遍布华夏甚至远及俄罗斯,而他与舅父王崇古则是明朝权势显赫的重臣。王崇古官至兵部尚书、陕西总督,张四维则于万历三年(1575年)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赞机务,累官至吏部尚书兼中极殿大学士,在张居正去世后,一度出任内阁首辅。而张四维死后不久,他的蒲州同乡韩广就中了进士,并于泰昌元年(1620年)入阁参赞机务,天启元年(1621年)加太子太傅出任内阁首辅,后因忤魏忠贤去职,至崇祯即位后复任首辅,崇祯三年(1630年)才因曾是袁崇焕的业师而被连坐罢职。不到四十年间,同一个地方竟出了两位内阁首辅。若不是张四维死得过早、韩广受魏忠贤牵制,他二人的历史影响兴许丝毫不会逊色于张居正、申时行、徐玠、严嵩等明季旺臣。迄今,坊间仍流传着当年的民谣:“一巷三阁老,对门九尚书,站在古楼往南看,二十四家翰林院,大大小小知州县,三斗六升菜籽官。”一个小小的蒲州县,走出的官员竟如升斗里的菜籽那样多得无法计算,虽有些夸张,但其时之盛可以想见。这种现象,蕴含着中国千年不变的深刻的政治哲学和社会动因,值得反复玩味。我常想,官商蒂连,权势纵横,朝野捭阖,机锋暗藏,这块小小的县域里一定发生过许多让人惊心动魄的事情。
然而,随着晋商从有清一代开始衰落,山西“富甲海内”的盛况不再,蒲州这方土地上走出的大文人、大商人和大政治人物也日渐稀零。到了近现代,能进入国人视野的似乎只有李健吾、李雪峰、姬鹏飞等寥寥数位而已了。
这些都是史事,与我对故乡的真实生活记忆并无多少关联。我印象真切的,只有粗犷而又淳朴的民风,热情而又憨实的百姓,千年不变而又赓续如新的礼俗。如同所有的晋陕豫乡村一样,平凡的男女老少,琐碎的吃喝拉撒,才是它的真相和常态。
“来啦!”是这里乡间最平常的问候语。陌生的人见了面是这句,至亲至敬的人见了面也是这句。它既陈述来者的状态,也表达迎者的慰劳。憨笑着凑上去,简短亲切的两个字就拂去你来时的满身风尘和一脸疲惫。操这句问候语的所有乡亲都是农民,个个善良本分、踏实肯干,又自私好强、虚荣小气。扛着碌碡大小的麻袋迈步大走虎虎生风的是他们,端着满满一盆热腾腾炸油馍送你吃的是他们,扯起嗓门大声叫骂“刘三狗,你八辈先人不得好死”的是他们,为一个鸡蛋打架拎起半截青砖就往人头上砸的也是他们。
他们中的能人并不少。大财是烧砖窑的,光着黑黝黝的脊梁夹起让人咂舌的一捧捧砖坯,转眼间就摞成了排。跃进是电工,半夜浇地的时候停电了,他穿上铲鞋就上了水泥线杆,莫名其妙掉了下来,生生把一条腿就摔断了,从此瘸着拐着修电杆。文孝爷写得一手好毛笔字,逢年过事给人写对联,家家的粮食囤仓和正房屋墙上都贴着他写的“五谷丰登”、“金玉满堂”。俊生爱戏,唱起蒲剧的时候,咿咿呀呀起伏跌宕,满眉眼的婀娜流光活像个女人。三喜会摆弄响器,吹唢呐时一脸的悲怆凄凉,他给自己常吹的调调取了一个文绉绉的名字“燕落沙滩随想曲”。纪锁和安窝是瓦匠,带着一帮小工给人盖房,纪锁喊声“接着”,一摞青瓦红砖直挺挺就飞了上去,房檐上的安窝深咂了口烟,眯着眼睛伸伸手,“啪”,稳当当地就接住了。
女人们的故事也很多。巧莲有一手好裁缝活,不幸的是得了肺结核,至死都不肯嫁给喜爱她的男人。凤凤的男人在外头与别的女人扯缠不清,她就在一个晌午喝了半瓶敌敌畏,发现抢救的时候,她爹抄起饭勺从茅房掏了满满的屎尿给她灌肠。美然嗓门粗壮,干活不输给任何男人,打起架来两个壮汉都扭不动,可她耿耿于怀的是自己连生了两个女娃,想要个“带把儿”的就是不行。俊玲连生了4个儿子成泽、成东、成红、成革,终于盼来了个女娃,起名叫成功。
就在这样的故乡,我出生并长大。在燎原露台后的教室里开始认字,在村口窑头的沙土坡上翻跟斗,在村西钢管井的老榆树下看人家转辘轳,在合作社的小农场里偷吃酸涩的苹果,在打麦场上围着一袋袋新粮食爬上爬下。村东南的波池映着斜阳,金黄色的光影有些晃眼,四周边的洋槐树和苦楝树都挂着萎叶,这是一摊我17年里往往返返总经过的塘水,它细而明亮的波纹里,盛满我的乡村生活中一去不复返的人和事。
浮世纷纷,悲欢历历,日子眨眼般就到了当下。站在大都市的霓虹灯影里,念着“楚城满目春华,可堪游子思家。唯有夜来归梦,不知身在天涯”的句子,总有远方的画面在记忆里浮现:露台畔绯红的夕阳,荒原上寂寞的飞鸟,暮色下缥缈的炊烟,新雨后芬芳的泥土,大场内苍凉的蒲腔……还有满村巷的孩童,那咂嗍榆钱时的笑靥羞涩而又灿烂,那捕捉鸣蝉时的眼眸新奇而又热烈,使我仿佛看到自己儿时的身影。故乡啊,就在这一瞬间奔来眼底。
(作者李向阳,就职于南开大学,本文原载2015年6月10日《天津日报》)
私信、微信、打电话联系!
要进中原的时候,黄河在晋、陕、豫交界处又拐了个弯,呼啦啦地就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上铺展开来。秦岭、华山的一段余脉便顺着河势蜿蜒,却不再峥嵘险峻,而是缓和了许多,唤作中条山。那大河大山的怀里,就是我故乡,“鸡鸣犬吠三省闻”的地方。
在那里生活了17年,直到中学时我才惊奇地知道,这块不起眼的地方,竟是中华民族发源的“核心区域”。这里古称“蒲坂”,曾是后土和舜的都所,被司马迁誉为“天下之中”。桃园三结义的关云长“家住山西蒲州解梁县”,又让这里成为众所神往的“关公故里”。到了盛唐,因地处西都长安、东都洛阳、北都晋阳“天下三都”之要会,控黄河漕运,总水陆形胜,扼天下之吭,而成战略要地,遂于开元年间在此置中都,谓“中都河中府”。而今,蒲津渡口的唐代铁牛依旧矗立,仿佛诉说着九曲风涛里湮没的往昔。
蒲州故城
地灵必定人杰,这是中国文化的固有逻辑。柳宗元、王维、张巡、吕温、卢纶、聂夷中、司空图……在这里诞生并走出去。白居易在小酒肆里写下“桑落气薰珠翠暖,柘枝声引管弦高”,王之涣在鹳雀楼写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韩愈在中条山写下“条山苍,河水黄,浪波纭纭去,松柏在山冈”,王实甫在普救寺写下“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细细数来,曾聚集在这块土地上的大文人,几乎可以连贯成半部中国古代文学史了。
蒲故亦多高宦豪贾,这是明人张四维的话。张四维家族正是他所称的蒲州高宦豪贾之一。他的父亲、叔父、三弟及姻亲王氏都是大商人,经营的产业遍布华夏甚至远及俄罗斯,而他与舅父王崇古则是明朝权势显赫的重臣。王崇古官至兵部尚书、陕西总督,张四维则于万历三年(1575年)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赞机务,累官至吏部尚书兼中极殿大学士,在张居正去世后,一度出任内阁首辅。而张四维死后不久,他的蒲州同乡韩广就中了进士,并于泰昌元年(1620年)入阁参赞机务,天启元年(1621年)加太子太傅出任内阁首辅,后因忤魏忠贤去职,至崇祯即位后复任首辅,崇祯三年(1630年)才因曾是袁崇焕的业师而被连坐罢职。不到四十年间,同一个地方竟出了两位内阁首辅。若不是张四维死得过早、韩广受魏忠贤牵制,他二人的历史影响兴许丝毫不会逊色于张居正、申时行、徐玠、严嵩等明季旺臣。迄今,坊间仍流传着当年的民谣:“一巷三阁老,对门九尚书,站在古楼往南看,二十四家翰林院,大大小小知州县,三斗六升菜籽官。”一个小小的蒲州县,走出的官员竟如升斗里的菜籽那样多得无法计算,虽有些夸张,但其时之盛可以想见。这种现象,蕴含着中国千年不变的深刻的政治哲学和社会动因,值得反复玩味。我常想,官商蒂连,权势纵横,朝野捭阖,机锋暗藏,这块小小的县域里一定发生过许多让人惊心动魄的事情。
然而,随着晋商从有清一代开始衰落,山西“富甲海内”的盛况不再,蒲州这方土地上走出的大文人、大商人和大政治人物也日渐稀零。到了近现代,能进入国人视野的似乎只有李健吾、李雪峰、姬鹏飞等寥寥数位而已了。
这些都是史事,与我对故乡的真实生活记忆并无多少关联。我印象真切的,只有粗犷而又淳朴的民风,热情而又憨实的百姓,千年不变而又赓续如新的礼俗。如同所有的晋陕豫乡村一样,平凡的男女老少,琐碎的吃喝拉撒,才是它的真相和常态。
“来啦!”是这里乡间最平常的问候语。陌生的人见了面是这句,至亲至敬的人见了面也是这句。它既陈述来者的状态,也表达迎者的慰劳。憨笑着凑上去,简短亲切的两个字就拂去你来时的满身风尘和一脸疲惫。操这句问候语的所有乡亲都是农民,个个善良本分、踏实肯干,又自私好强、虚荣小气。扛着碌碡大小的麻袋迈步大走虎虎生风的是他们,端着满满一盆热腾腾炸油馍送你吃的是他们,扯起嗓门大声叫骂“刘三狗,你八辈先人不得好死”的是他们,为一个鸡蛋打架拎起半截青砖就往人头上砸的也是他们。
他们中的能人并不少。大财是烧砖窑的,光着黑黝黝的脊梁夹起让人咂舌的一捧捧砖坯,转眼间就摞成了排。跃进是电工,半夜浇地的时候停电了,他穿上铲鞋就上了水泥线杆,莫名其妙掉了下来,生生把一条腿就摔断了,从此瘸着拐着修电杆。文孝爷写得一手好毛笔字,逢年过事给人写对联,家家的粮食囤仓和正房屋墙上都贴着他写的“五谷丰登”、“金玉满堂”。俊生爱戏,唱起蒲剧的时候,咿咿呀呀起伏跌宕,满眉眼的婀娜流光活像个女人。三喜会摆弄响器,吹唢呐时一脸的悲怆凄凉,他给自己常吹的调调取了一个文绉绉的名字“燕落沙滩随想曲”。纪锁和安窝是瓦匠,带着一帮小工给人盖房,纪锁喊声“接着”,一摞青瓦红砖直挺挺就飞了上去,房檐上的安窝深咂了口烟,眯着眼睛伸伸手,“啪”,稳当当地就接住了。
女人们的故事也很多。巧莲有一手好裁缝活,不幸的是得了肺结核,至死都不肯嫁给喜爱她的男人。凤凤的男人在外头与别的女人扯缠不清,她就在一个晌午喝了半瓶敌敌畏,发现抢救的时候,她爹抄起饭勺从茅房掏了满满的屎尿给她灌肠。美然嗓门粗壮,干活不输给任何男人,打起架来两个壮汉都扭不动,可她耿耿于怀的是自己连生了两个女娃,想要个“带把儿”的就是不行。俊玲连生了4个儿子成泽、成东、成红、成革,终于盼来了个女娃,起名叫成功。
就在这样的故乡,我出生并长大。在燎原露台后的教室里开始认字,在村口窑头的沙土坡上翻跟斗,在村西钢管井的老榆树下看人家转辘轳,在合作社的小农场里偷吃酸涩的苹果,在打麦场上围着一袋袋新粮食爬上爬下。村东南的波池映着斜阳,金黄色的光影有些晃眼,四周边的洋槐树和苦楝树都挂着萎叶,这是一摊我17年里往往返返总经过的塘水,它细而明亮的波纹里,盛满我的乡村生活中一去不复返的人和事。
浮世纷纷,悲欢历历,日子眨眼般就到了当下。站在大都市的霓虹灯影里,念着“楚城满目春华,可堪游子思家。唯有夜来归梦,不知身在天涯”的句子,总有远方的画面在记忆里浮现:露台畔绯红的夕阳,荒原上寂寞的飞鸟,暮色下缥缈的炊烟,新雨后芬芳的泥土,大场内苍凉的蒲腔……还有满村巷的孩童,那咂嗍榆钱时的笑靥羞涩而又灿烂,那捕捉鸣蝉时的眼眸新奇而又热烈,使我仿佛看到自己儿时的身影。故乡啊,就在这一瞬间奔来眼底。
(作者李向阳,就职于南开大学,本文原载2015年6月10日《天津日报》)
私信、微信、打电话联系!
联系人
社区1号
私信、微信、打电话联系!
立即联系
运城社区客户端
查看和发布更多信息。